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留给了河南(3)

弹丸之地的悲欣人生

太行山的海拔高度大多在1200米到2000米之间,呈北高南低状。在河南境内的南太行山,这一高度降到了1000米到1600米。这样的海拔,似乎谈不上有多么险峻,但因为南太行山与豫北平原相邻,乃是崛起于海拔只有几十米的平原边缘,再加上太行山的山峰大多是由幽深的山谷和壁立千仞的悬崖构成,因而看上去竟比西部许多四五千米的极高山更险峻,也更让人嗟叹行路之难。千百年来,在太行山腹地的山谷、山塬和山与山之间的小盆地里,就有一个接一个的村庄如同连翘花一样点缀其间。山中无日月,寒尽不知年,多年以来,它们与外界难以沟通,也疏于沟通,从而形成了一个个闭塞、原始、朴素的“人文孤岛”。

郭亮村正是太行山腹地的千百座村庄之一,与南太行山中的其他山村相比,更具有典型意义。郭亮村位于太行山南部,是河南辉县下辖的一个行政村,行政意义上的郭亮村除了郭亮外,还包括另山村、会逃寨和不跌凹三个自然村。关于这座太行山深处的小村庄的由来,当地妇孺皆知的一个说法是:这里曾是西汉末年农民起义军首领郭亮据守对抗朝廷的地方,他在这里打败了王莽的部队。后来王莽的部队铁壁合围,面此窘境,郭亮机智地用悬羊擂鼓的办法骗过敌军,顺利撤到了山西。后人为了纪念郭亮,就把这个村庄命名为郭亮村,而郭亮悬羊擂鼓的那个地方,命名为会逃寨。与此相类,和郭亮村山水相连的山西陵川县境内,则有王莽岭和王莽大峡谷。

从管辖郭亮村的辉县市的有关资料中,我的确查到了类似的记载。甚至有种说法是,早在秦朝时期,郭亮村就有人生息于此了。秦汉毕竟年代久远,难以实证,但村里那些看上去足有几百年岁月的老房屋和村民们口耳相传的记忆,以及锁在柜子里平时从不轻易示人的黄纸黑字的家谱,都足以说明,这个村落早在明朝初年,就出现在了太行山的绝壁之上。村民宋保群告诉我,他家的家谱记载,他们宋家在这里已经生活了十七代人,他是其中的第十五代。十七代人的历史足有四百余年,但他说,宋家还不是最早来到郭亮村的,最早的住户姓申,姓张。另一个姓申的村民已年过七旬,他说,他家的四合院,已经居住了七代人,而在此之前,这座四合院属于别人家,是他的祖上从别人手里买来的。至于别人在这里居住了多久,他就无从知晓了。

如果从高空俯瞰,郭亮村乃是被太行山孤峰入云的绝壁高高托举于山顶上的一个弹丸之地。这座村庄四面均是高达数百米的绝壁,淡红色的花岗岩坚硬如铁,它们形成的绝壁如同刀砍斧削,纵使是最能攀越的猿猴,也只能望崖止步。花岗岩和玄武岩一样,都是地球早期活动时喷出的岩浆冷却后的产物,不同之处在于,玄武岩是岩浆喷出地面后形成,花岗岩则是岩浆在涌向地面的过程中形成。这样,玄武岩质地疏松多孔,花岗岩坚硬密实。从山下抬头眺望,郭亮村外的花岗岩山体在春天的阳光下闪烁出刺目的晖光,让人恍然产生一种错觉:如果凝望的目光稍不留神,就会被锋芒毕露的山体撞得粉碎。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