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从内河到界河(3)

两支歌,两条河

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是黑龙江在中国境内的两条最大支流,很巧的是,这两条河都因为家喻户晓的歌曲而名声显赫。许多缺乏地理知识的人,可能不知道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在哪里,但大多听过甚至会唱几句《松花江上》和《乌苏里船歌》。

作为黑龙江左岸的最大支流,松花江全长将近2000公里,可以说,它本身也是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松花江的主要支流有两条,其一是第二松花江,其二是嫩江。这两条江,一条发源于长白山天池,一条发源于小兴安岭,它们在吉林省扶余境内汇合,始称松花江。松花江流经的地区大多是森林密布的山岭,其中包括最著名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这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林区。正如《松花江上》唱到的那样,松花江流域盛产大豆、高粱。富饶的物产使松花江流域成为东北最重要的林业和农产品基地,历史上,多个少数民族就是以它为依托,一步步走出茂密的森林,建立起风云一时的强悍王国。值得一提的是,当年亦失哈沿着松花江进入黑龙江所建的55处水上驿站,后来大多发展成黑龙江的重要城镇,如今成为省会的哈尔滨,当年也不过是松花江上的一个小驿站。

乌苏里江是黑龙江的另一条主要支流,其上游由乌拉河与道比河汇合而成,向东北流至伯力后注入黑龙江。从支流松阿察河注入之处起,到与黑龙江汇合之处止,乌苏里江都是中国与苏联的界河。历史上,乌苏里江是赫哲族等少数民族的渔猎生息之地,因此《乌苏里船歌》才唱道:“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在乌苏里江的诸多鱼类中,大马哈鱼是一种具有洄游习性的名贵鱼。据《黑龙江志》记载:“每年秋天,成群结队的大马哈鱼自太平洋逆水而上,由黑龙江进入松花江,最大的长达四五米,重达七八百公斤。”由于进入松花江的大马哈鱼实在太多,有人竟踩着鱼背直接渡过宽阔的江面。当然,这种盛况如今已不复存在,由于捕捞过度,大马哈鱼的数量已然锐减。

由乌苏里江、松花江和黑龙江共同冲积而成的三江平原,在历史上曾因人烟稀少而被称为“北大荒”;而今,随着农垦开发,三江平原已经既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平原,也是物产最丰富的天然府库,人称“北大仓”。由于地势低平,三江平原上沼泽密布,在《中国国家地理》的“选美中国”评选中,三江平原曾获“中国最美的沼泽”称号。

从呼伦贝尔大草原深处的海拉尔河,到两河交汇的洛古河村,再到乌苏里江注入黑龙江的黑瞎子岛,时空以蒙太奇的手法斗转星移,大地的面貌也在上千公里的长途奔袭中次第变幻。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我一直不曾走出黑龙江的怀抱。无论是发源了上千条河的兴安岭,还是清流如斯的海拉尔,抑或是极光在黄昏游动的北极村,都是造化给予黑龙江这条源远流长的大河的恩赐。在不动声色的星空下,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