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从内河到界河(1)

溯源,在森林的腹地

边地的黄昏似乎潜伏着更多的沉郁与沧桑。暮色苍茫时,我站在洛古河村外的一座小山岭上极目眺望,夕阳正红,风过时,无边无际的林海发出低沉的啸声。远方,两条水量丰沛的河流像一对相恋的情侣,它们在中国这个极北之地交融了。就从这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村子开始,这两条河汇成的大江,名字开始叫做黑龙江。这两条生育了黑龙江的河,它们一条叫石勒喀河,一条叫额尔古纳河。

几天以前,我还在距离洛古河几百公里外的海拉尔漫游。那是呼伦贝尔草原中心的一座现代小城,干净而宽阔。最令人注目的却是一条流经市区的河,那是一条也叫海拉尔的河。这是额尔古纳河的正源,虽然从市中心流过,但海拉尔河看上去依然一片清洁的墨绿,河道中央有几座小岛,长满了生机勃勃的柳条。流水过滩的声音里,水鸟在尖叫,几个孩子带着一群狗在河里游泳。我知道,其实,面前这条叫海拉尔河的河流,才是黑龙江的主要源头--至少对中国来讲如此,因为石勒喀河发源于境外的蒙古肯特山脉。

海拉尔河发源于大兴安岭。穿行在大兴安岭腹地,我如同掉进了绿色的陷阱。我乘坐一辆旧时代老火车,用了整整一天时间,才从大兴安岭的南部抵达它的中部。一路上,到处溪流淙淙,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清洁的清流,没有人烟,更没有工业污染,那些墨绿的河水恣意地在山野胡乱地流,胡乱地淌。有时候,火车行驶了一个时辰,窗外依然见不到一个村子、一户人家;能见到的,依然是碧树绿水,以及水岸的红色小花。资料表明,发源于大兴安岭的大小河流多达1000余条,它们无一例外地注入了额尔古纳河。大面积的绿色造就了大兴安岭这个天然水库,也为额尔古纳河提供了丰盈的水量。归根到底,急流滚滚的黑龙江,其实也得益于博大的大兴安岭。

作为中国和蒙古、俄罗斯的界河,额尔古纳河在雄鸡的头顶位置画了一个反括号形状的弧。它一路流经的地区,大多是草原和森林的交错地带,因此也就形成了如诗如画的风景。在额尔古纳河中段,有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小镇,它的名字叫室韦,河对岸就是俄罗斯。室韦既是全中国唯一一个俄罗斯民族乡,也是当年蒙古人的先祖蒙兀室韦崛起的风水宝地。虽然在历史上,这个地区因地处边陲而盛极一时,室韦也曾在2005年被央视评为中国十大魅力小镇之一,但这里至今仍然交通不便,人口稀少。行走在额尔古纳河畔的这个小镇,总是让人生出身在异国之感:街上,一半以上的都是长相与我迥异的金发碧眼的俄罗斯族,而建筑,也呈现一派异国风光。对远到的游人来说,边地,或许和我们想象的一样,或许和我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