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2)

李清照出嫁时年仅十八岁,还是个懵懂的少女,她就与赵明诚结为连理。当然,她的爱情不是那种经历千难万阻、要死要活之后才享受到的甜蜜,而是起步甚高,一开始就跌在蜜罐里,享受着了蜜一样的生活。赵明诚的家世地位也很显赫,两个人算是门当户对。年纪轻轻就步入婚姻生活的才子才女过得倒也舒服自在,他们志趣相投,经常在一起切磋诗词文章,共同研砥钟鼎碑石。在靠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缔结婚姻的年代里,恐怕像他们这样般配和恩爱的夫妻的确不多。

结婚不久后赵明诚开始编纂《金石录》,作为妻子李清照凭借广博的见识,出众的记忆力,给予丈夫一切支持。赵明诚编纂的这本书,对每一件物品的生产年代、盛行时代等出处都有很精确的要求,每当丈夫对材料出处有所遗忘或疑惑时,李清照总能很快地说出出处。长此以往,夫妻之间就以谁说得准、说得快决胜负,确定饮茶先后,胜者往往举杯大笑,致使茶倾覆在衣衫上,反而喝不上了,这样编书的过程中他们相互鼓励,乐在其中,感情也增进了不少。

幸福的时刻,容易让人感慨,李清照的诗词在这一时期进入创作的成熟期,快乐甜蜜的生活让她文思泉涌,一首首佳作纷至沓来,留给后人一首首精美的诗词。比如其中有名的《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比看。

个人的幸福与国家的兴衰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更何况是高官权臣的后代。在李清照和赵明诚恩爱幸福地生活时,宋王朝正如一片摇摇欲坠的树叶,在风中找不到降落的方向。不久赵明诚就被朝廷派去打仗,就这样,幸福的时光没有停留得太久,就离他们远去了,剩下的只有两地相思的愁怨。

从小就一帆风顺的李清照,怎能忍受丈夫的别离和国家的飘摇,作为妻子的她日夜思念远方的爱人,离别的苦楚再一次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灵感,用词来寄托和表达自己对爱人的绵绵相思之情,成了李清照唯一排解苦闷的方式。最有名的,莫过于那首《醉花阴·重阳》了: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