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珠玉岂寻常

  

列位看官,你道此文由何而来?说起根由甚为有趣。《红楼梦》中的第一主人公名叫宝玉,他排行老二;其兄名贾珠,已然早逝,其妻李纨就是遗孀。这些似乎妇孺皆知无甚奥秘可言,谁料想若真正考究起来,文史哲三方面的含义可就非常丰富了。一座皇家敕建的荣国府,这家主人排名到玉字辈时,大老爷有二子,即长子名瑚,也是早亡,次子名琏。“瑚琏”这个词见于《论语》,而二老爷这边二子也就按“珠玉”相连而取义。这看似又自然、又通俗,除了有富贵珍宝的气味以外,似乎没有什么再可以多说的了。哪知稍一深求便知其中另有深意。我想你早已得知雪芹公子是北宋开国元勋武惠王曹彬的后代,但很少有人想到这位武惠王和珠玉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这话怎讲?我们不必引经据典,只要举一部早年私塾儿童们都能读到的启蒙书《幼学琼林》便恍然大悟了!《幼学琼林》编著于明代,清代学者又加增订,才定名为《幼学琼林》,而我和幼子建临,一个九十五,一个六十整,都是“老学”了,我们却把幼学的书借用过来讲《红楼梦》的故事,你看有趣无趣?

这是怎么回事呢?《幼学琼林》一书的“珍宝”栏目中有三十三副联语(原书二十三副),提到珠玉的按顺序排列如下。

一、玉足以庇嘉谷,珠可以御火灾。

二、鱼目岂可混珠,珷玞焉能乱玉。

三、可贵者明月夜光之珠,可珍者璠玙琬琰之玉。

四、惠王之珠,光能照乘;和氏之璧,价值连城。

五、鲛人泣泪成珠,宋人削玉为楮。

六、孟尝廉洁,克俾合浦还珠;相如勇忠,能使秦廷归璧。

七、以小致大,谓之抛砖引玉;不知所贵,谓之买椟还珠。

(以下为清代增)

八、斑斑美玉瑟瑟灵珠,琉璃瓶最宜卜相。

九、燕昭王之凉珠,炎蒸无暑;扶余国之火玉,冽冱无寒。

明代时的二十三副联语中就有七条珠玉联,清代增补的十条联语中有两条珠玉联。其第四条中的“惠王之珠,光能照乘”,就是曹彬,而曹彬竟然有一颗“照乘”的宝珠——这宝珠照乘的“乘”读作“剩”,是个名词,是贵人乘坐的车辆。据说有一种夜光珠能够在黑暗中照明道路,行车便利,而武惠王就有这样一颗宝珠。此联下句“和氏之璧,价值连城”,就是卞和献上的璞玉。在这典故明白之后,要紧的还在于这副联语里所包含的重要内容。须知武惠王所以能得“照乘之珠”,是因为他帮助宋太祖平定天下时不妄杀一人,不贪取财物,天下万民对他感恩戴德,给他立祠堂悼念不忘,武惠王曹彬能得宝珠是他功德所致;至于卞和献璞,那是一篇有血有泪震撼人心的古老故事,卞和因为献璞玉、为争取真理而不惜被砍去双足,最后证明不被认可的却是“连城璧”。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把“珠”字给了哥哥,把“玉”字给了弟弟,这里面的深意不是简便的语言能说尽的。这人人皆知的故事为何还要再说一遍?这是因为作者笔下的“假宝玉”也像“和氏璧”当初一样,不被认作是珍宝,而是被所有人看作没有用的、一块被遗弃的顽石而已。

诗曰:

幼学开蒙老始知,引经据典转笑痴。

曹家玉玺称完璧,生得重孙玉更奇。

珠不长明玉掩光,伤怀嗟悼岂荒唐。

如何珠玉环为末?内有奇灾待细详。

壬辰年正月初八

2012-01-30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