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小(9)

鲍仁抚棺大哭,为苏小小操办丧事,并在她的墓前立碑曰:钱塘苏小小之墓。并留诗云:“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

生在西泠,死在西泠,葬在西泠,不负一生爱好山水的性格,这是苏小小的遗愿。如今,这西泠桥畔的埋香之所,既了却了佳人遗愿,又为西湖的山水增光添色。

伤心总是难免的,但是还要一往情深!这个水做的女孩,如今又回归了水边。西湖的水——小小的泪!

从此以后,苏小小的芳名与西湖并传,天下游人每到西泠桥畔,都会发出不少感慨。而那幽静娴美的西湖,少了当初那个乘着油壁车朗声吟诗的女子,如何不落寞呢。像罗大佑吟唱的那样,不知不觉间,这城市的历史已记取了她的笑颜。

后代的文人虽然没见过苏小小的照片,但有这首小诗就够了。诗歌是太精灵的体裁,文学是太玄妙的事情。有人写了一万首诗都是自言自语,有人写了一首就成了千古名作,你不服气不行!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才子因这首小诗而寻到钱塘小小的芳冢前,遥想凭吊这位薄命的红颜。苏小小,成了男人心中的一个梦。

凭借这首小诗,苏小小不仅活到几千年后的二十一世纪,还跻身中国畅销文学作家之列。每个朝代都有她数量不菲的铁杆“粉丝”,男女通吃,并且可以保证的是,绝对不含“僵尸粉”。

中国的文人,别看他们编书赞美贞烈女子,实质上他们对烈女是没有多少兴趣的。同时,对于喜爱艺术的人来说,有才艺的妓女也是一种文化,如何阅读,如何欣赏,个人的品味不同。

苏小小最火的时候是在唐代。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