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训“才、学、胆、识,胆为先”。有人以为胆量算不上什么,然而仔细看一下我们周围的人,你就不难发现,天下其实永远都不缺少有才华的人,有才华的人到处都是。但真正有胆量的人,人群里却是少之又少。
美国企业家协会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统计,结果发现,天下真正做大事的人,不一定都是精明人,但却一定都是有胆量的人。由此可见,做一个有胆量的人比做一个有能力的精明人更难。何谓胆量?胆量说的是失与舍,以及对未知事物的甘心承受。胆量往往特指承受失败的胆量和勇气。
日常生活中,谁会没有事就想着去折腾,然后承受失败的恶果呢?精明的人,有能力的人,他们是不会这么做的,更不愿意这么生活。只有有胆量的人,不怕挫折的人,甚至是不怕死的人,他们才肯这么做事。因此,但凡天下大事,一定要有胆量才能做得起、撑得住。
曾有英国心理学家做过一项调查,在调查中发现,许多的能人、精明人为了成就他们所面临的事业,长年学习和掌握的原来都是围绕着如何提升自己胆量的问题。他们终日在心里默默训练自己的胆量,他们所说的要全面提升素质,原来就是如何提升自己的胆量。为此,心理学家们得出一个结论:胆量才是承受生活中一切艰辛、做一切事物的根基!
1945年1月,年纪轻轻的亨利·穆西中校奉命带领第六突击队,前往菲律宾营救被困在卡巴那图集中营的盟军战俘。1941年,珍珠港偷袭得手的数天之后,日军开始攻占菲律宾群岛,5个月后,顽强驻守的美军由于军火、粮食和药品的短缺,不得不向日军投降,并被迫开始了残忍的“巴丹死亡行军”,幸存下来的美军战俘被投入了各岛的集中营。
1944年10月20日,麦克阿瑟率军在巴罗登陆,履行了当初撤离时“我一定会回来”的承诺,开始了对日军的反击行动。但是处于日军魔爪下的美军战俘们依旧在生死线上挣扎。1944年年底,巴拉望岛上的美军战俘遭到了血腥屠杀。为了遏制暴行的再次发生,美军总部决定营救卡巴那图集中营的美军战俘。
卡巴那图集中营位于敌战线后30英里,共关押了513名美军战俘。战俘们在日军的残酷劳役下已经度过了三年的时光,均已重病缠身或是虚弱不堪。1945年1月28日,尽管计划尚未周全,对地形也不熟悉,战俘营内驻扎了数百日军守备,而且距离战俘营不足两英里处还盘踞着数千日军各军种,但在菲律宾游击队的策应下,陆军中校亨利·穆西和上尉罗伯特·普林斯还是率领第六突击队大胆深入敌后,以极小的伤亡代价胜利完成了这一美国军事史上最为成功的营救行动。
在电视剧《亮剑》中,主人公李云龙说过:“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部队,往往具有培养英雄的土壤,英雄或是优秀军人的出现,往往是由集体形式出现的,而不是由个体形式出现。理由很简单,他们受到相同传统的影响,养成了同样的性格与气质。……我们进行了22年的武装斗争,从弱小逐渐走向强大,我们靠的是什么?我们靠的就是这种军魂,靠的就是我们军队广大战地指导员的战斗意志。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人。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是我们国家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亮剑精神体现了一种勇气,一种魄力。魄力是面对困境时的果断抉择,是永不言败的信心,是锲而不舍的执著。魄力让敌人望而生畏,让队友充满信心。在电视剧《亮剑》中,主人公李云龙曾经对他的士兵说过:“我最喜欢狼,它又凶又滑,尤其是一群狼更可怕,就连老虎见了也要怕它们三分。我希望我的部下也能变成‘狼’,一群有着共同信念的‘狼’。”
亮剑精神就是一种惊天骇地的气魄。有了这种精神,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也能勇往直前。在艰苦卓绝的战争中,亮剑精神指引着我们整个民族坚强地抵御外来的侵略,生存至今而屹立不倒。俗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所谓勇者不仅指那些敢于直面敌人炮火的革命英雄,也指那些敢于面对困难,在困境中也可以求生存、求发展的人。中国人民在敌人面前勇往直前,毫不退缩,才将日本鬼子赶出了中国,成为笑到最后的胜利者。
亮剑精神体现了一种力量。 历史证明,英雄往往以集体的形式出现。究其原因,他们都具有同样的性格和气质,承传同样的优秀传统,凝聚无畏的战斗意志。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他们都敢于亮剑,哪怕是剩下最后一个人,也要坚持到最后一秒。一个优秀的集体,应该具有培养英才的土壤。大到这个团队的整体,小到团队的每个成员都要有一种豪气冲天、势不可挡的爆发力和强大的凝聚力,从而铸就这个团体亘古不变的灵魂。亮剑精神讲的就是团结的力量。
亮剑是一种气魄。一个有魄力的果敢的领导者,才能带领团体无惧无畏,勇往直前。魄力是面对困境时的果断抉择,是永不言败的信心,是锲而不舍的执著。魄力让敌人望而生畏,让队友充满信心。具有魄力的人,才是真正的战士,真正的军人,真正的领导者,是国家、民族、团队真正的不屈的脊梁!亮剑精神讲的就是惊天骇地的气魄。
抗日战争中,当台儿庄战役打到中日双方都精疲力竭的时候,谁更勇猛,谁就能获得最后的胜利。1938年3月,到战斗最激烈的29日,池峰城师对庄内的日军实行反攻,一支72人突击队在迫击炮掩护下攻击文昌阁,将盘踞其内的日军尽数聚歼。
战至4月3日,火力占极大优势的日军步步紧逼,31师师长池峰城将军已记不清组织几批敢死队出击了,他只记得每次出击,数百人的敢死队,回来不了几个人。这时全台儿庄三分之二已为日军占领,而日方电台甚至已宣布日军已将台儿庄全部占领。池峰城将军觉得再拼下去,31师将全军覆没,便向老长官孙连仲司令请示,可否转移阵地,撤到运河南岸。
孙连仲虽然执著,但也没办法拒绝池峰城将军。一师之众已在一个小小的台儿庄与日军重兵血战8昼夜,对这样一支军队他还能说什么呢?何况31师是第2集团军的王牌,这样个消耗法不是等于在拿刀割他的心头肉吗?他心疼啊。后经孙连仲层层上报,通报打到了李宗仁那里。
李宗仁早年与一些西北军将领有过接触,深知这些西北汉子忠厚老实,若非万不得已,孙连仲不会说得如此哀婉。但李宗仁预计汤恩伯军团第二天中午可至台儿庄北部,第2集团军此时放弃台儿庄,岂不功亏一篑。 因此对孙连仲说:“敌我在台儿庄已血战一周,胜负之数决定于最后5分钟。援军明天中午可到,我本人也将于明晨亲自来台儿庄督战,你务必守至明天拂晓。这是我的命令,如违命令,当军法从事。”
扔下电话后,孙连仲来到台儿庄亲自督战,死守最后一分钟的池峰城师长,又来电请求撤退。孙连仲命令道:“士兵打光了你就自己上前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有敢退过运河者,杀无赦!”
池峰城闻言愣住了。31师所剩不多的官兵们惊呆了。但池师一向军纪严明,此刻,从师长到下级士兵,深知军令不可违,乃以必死决心,逐屋抵抗,任凭敌人如何冲杀,也死守不退。池峰城更下令炸毁运河上的浮桥,背水一战。
幸好,到黄昏时,筋疲力尽的日军停止了进攻。及至午夜,我军先锋敢死队数百人,分组向敌人反冲锋,杀入敌阵。敌军血战至此,已筋疲力尽,想不到中国军队还有力气乘夜出击。敌人仓皇应战。被敌所占的台儿庄市,竟然被池师敢死队一举夺回四分之三,此间毙敌无数。敌军退守北门,与我军激战通宵。
黎明后,汤恩伯军团在日军后面出现,敌军撤退不及,陷入重围。至此李宗仁亲自指挥台儿庄一带守军全线出击。台儿庄内,一时杀声震天,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