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的实体经济(4)

中国大量企业的赢利模式是以经济的快速扩张为条件,并建立在不断融资的基础上的,一旦这个条件不再,其赢利能力模式就会瞬间崩溃。

实体经济的分散性,决定了其遭遇危机的时候,远不像高集中度的金融机构那么容易实施救助,而且它不仅仅是短期的流动性危机,而是流动性危机与赢利能力的危机综合。显然,这是需要时间加以修复的。在过往3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之中,实体经济的调整压力已经积累太长时间,其修复过程也可能相当漫长。在中国,中小企业的羸弱,实际上就是保护垄断和强势集团的代价。说来也是历史的报应。

面对遍地开花的实体经济危机,任何经济管理者都可能束手无策。事实上,目前情况已经置中国经济管理者于生死抉择的两难之中。不放松货币,大量企业的资金链会断裂,从而引发信用风险的急剧上升,并触发利率的进一步飙升,开启经济的下降螺旋;如果放松货币政策,虽然可能短暂舒缓大量企业的资金紧张,但并不能挽救实体经济的赢利能力,反而会给已然炽烈的通胀预期及资产泡沫火上浇油,迅速引发恶性通胀。人们会认为,政府不再准备控制通胀,或者已经完全没有能力控制通胀。而他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抢购一切可以抢购的东西。这方面,有一个现成的例子可供参照。2009年,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中国政府放弃房地产调控。结果,不仅以前的调控成果全面丧失,房价反而在其后的一年中翻倍。目前这种形势,对于一直顺风顺水的中国决策者而言,的确是30年未见之困局。

从2007年货币政策的紧缩开始,其间经过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的经济政策几经摇摆,方向变化之频繁,幅度变化之激进,已经远远超过过往任何时期。因时而变,虽是无奈之举,却也将中国经济管理者痛苦挣扎的现状刻画得淋漓尽致。而到今天,我们看到的却是,危机的绳索已经捆得越来越紧。

以我个人之推测,中国的经济管理者将会采取一贯的渐进策略 维持现状并相机抉择,然后坐等再一次降临的好运气。

然而,即便维持货币政策现状(似乎他们手上也只剩下这个看上去有用实际上无效的工具了),实体经济也将会延续目前一路下滑的趋势,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处处听闻资金链断裂的声音,而中国的资产泡沫崩溃也就近在咫尺了。

(本篇写作于2011年4月,后有修改)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