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的实体经济(2)

对于一个对高速增长已经习以为常的国家,无论银行还是企业本身都有一种思维惯性,他们总是将过去的经验简单套用,误以为目前的困难只是暂时的流动性危机,高速增长很快就会重新回来,咬牙挺过去,前面就是艳阳天。他们可能没有想到,时代真的变了,高速增长已经弃我们而去。需求的萎缩及成本的上升,意味着这些企业赢利能力的彻底丧失。显然,这种赢利能力丧失的危机根本不是通过所谓货币政策的调整可以挽救的,也根本不是增加所谓流动性可以修复的。在中国货币紧缩刚刚开始半年多之后,为数甚多的扯淡经济学家就开始呼吁放松货币,理由是中小企业资金极为紧张。然而,这几年的经验证明,这大概不是事情的真相。事情的真相是,这些企业根本不是缺钱,而是完全丧失了赢利能力。对此,一位在东莞灯饰企业工作的普通网友简洁而精辟的论述到,中小企业缺的不是钱,缺的是利润。真是一语道破。对比那些捧着神秘的货币学问混饭吃、赚眼球的荒谬专家们,这位企业的普通工作人员实在是睿智得多。

在过去几年货币政策超宽松时期,大量企业拿着钱去炒股票、炒房子,炒一切可以炒的东西,并不是他们愿意这样做,而是他们的主业已经完全丧失了赢利能力。对于一个赢利能力健康因而现金流充沛的企业,完全无须贷款也能够运转。在这个时候放松货币,不惟中小企业根本拿不到贷款(要么拿到极高价的贷款),反而会推动通货膨胀,最终让那些健康的中小企业也陷入灾难。货币扩张所带来的通胀绝对不会有利于那些有赢利能力的中小企业,而只会有利于那些吃利率饭的特殊垄断公司及其内部人,只会助长全社会普遍加入高风险投机的浪潮。2009年中国超宽松的货币政策之后的事实,非常明确地证实了这一点。有趣的是,强烈的贷款需求会让银行以及宏观管理当局产生一种错觉,认为实体经济仍然强劲。殊不知,这种贷款需求早已经不是企业赢利能力良好时期,需要扩大生产规模的那种需求,这种贷款需求完全是为了占有现金。其目的要么是去从事高风险的各种投机,要么是以为坏时光会很快过去,要么干脆就是准备卷钱跑路。一位从事商业地产的年轻商人告诉我,他亲眼目睹一些商业地产商为了卖出商铺,承诺给购买者10%的年租金回报。事实上,商铺根本无法产生这么高的回报,但老板自有妙法,他将卖房子得到的现金去放高利贷,然后返还给购房人。不仅如此,这些老板还在不断向银行贷款甚至借高利贷高价购买第二块土地进行开发。他们赌的是总有一天会解套。

完全无法赢利的企业却在不断产生贷款需求,其背后不是什么实体经济的强劲,而是赢利能力的丧失和普遍的高风险操作。在扩张末期,如果出现为占有现金而变得强劲的贷款需求。那我们最好将其理解为泡沫破裂的明确信号。

中国企业的赢利能力高度集中在部分受到保护或者占有独享资源的大型企业之中,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赢利能力十分脆弱。如果通胀恶化并刺激利率飙升,中小企业大规模的突然死亡就可能不是什么危言耸听了。据对1 105家非金融类中国上市公司的统计,2010年被统计公司的存货显示出异常增加的趋势,其存货净增量4 157亿,为2008年的2.5倍。这些企业显然是受到了2009年之后虚假繁荣的迷惑,2009年之后中国经济迅速反弹,使得许多投资者和企业家真的认为,中国的高速增长可以脱离地球引力,永不落幕。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