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之王”钱学森

  

被称为“火箭之王”并有着“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的两院院士钱学森,1911年12月出生于浙江杭州。3岁时,他随父母由上海迁居北京,后来相继就读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和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当时,已故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在师大附小任教。

天才的成长需要有良好的外部条件,在动荡不安的大环境里,有时也会幸存一片宜于科学家成长的“净土”,这便是钱学森不可多得的优良的家庭小环境。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他早年就读于浙江杭州求是书院(今浙江大学前身),后留学东瀛,归国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钱均夫为人忠厚,守正务实,富于爱国心,有深厚的国学根底与广泛的文史爱好。博学多才、谦恭本分的父亲,营造了家庭宁静的文化氛围与求实精神,这对幼年钱学森的成长至关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钱学森后来常说:“我的第一位老师是我父亲。”

完成了高中学业的钱学森,在父亲钱均夫爱国思想的熏陶下,决心以科技兴国为己任,立志改变祖国贫富的面貌。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在大学学习期间,他对每一门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熟读强记刻苦用功,门门功课都能达到95分以上。

1935年,又是一个盛夏的上海滩。钱学森告别了父母,告别了母校,告别了祖国。他要负笈远游到美国去求学,为的是掌握更多的知识和学到更多的本领。还是在一年前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铁道机械工程专业毕业时,钱学森便决定到经济技术发达的欧美去深造。同年,他经过考试取得了清华大学公费留美的资格。钱学森准备去学习飞机制造专业。这是一门新兴的足以富国强民的工业技术。钱学森的选择使父亲钱均夫深感欣慰。因为实业报国正是老人梦寐以求的夙愿。那时候他根本没有想到,他这一离去,竟会在异国他乡滞留整整12年之久!经过20天的远洋颠簸,钱学森终于来到了麻省理工学院,在该校航空系攻读硕士学位。一年后,钱学森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硕士学位。

学,然后知不足。钱学森清楚,掌握技术工程,固然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但更重要的是技术实践。他想到美国的飞机制造厂去实习和工作,从而进一步得到深造。然而,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美国航空工厂不欢迎中国人去。这是钱学森在异国他乡遭受的第一次最大的冷遇。虽然他无法改变现实,但现实同样改变不了他的求知欲。钱学森决心去追求科学技术知识的通达与完美。于是1936年秋,钱学森来到位于洛杉矶市郊的帕萨迪纳拜师学艺,师从西尔多·冯·卡门攻读博士学位。

1939年,钱学森结束了3年的研究工作并取得博士学位,留在加州理工学院任教。于是,他从冯·卡门的得意门生进而成为亲密的同事,声望仅在冯·卡门之下。三十年代末到四十年代中,冯·卡门发表的许多文章都是与钱学森共同合作的。他们还共同创造了著名的“卡门-钱公式”。1946年暑假,冯·卡门教授因与加州理工学院当局有分歧而辞职,作为冯·卡门教授的学生,钱学森也离开了加州理工学院。在冯·卡门的推荐下,钱学森回到麻省理工学院任副教授,专教空气动力学专业的研究生。1947年2月,36岁的钱学森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正教授。

而就是在这一年,留美12年的钱学森第一次回到上海,看望自己已经65岁高龄的老父和自己的未婚妻蒋英。1947年9月,桂子飘香的季节,他们在上海喜结良缘。此时,他们一个36岁,一个27岁,照世俗眼光看来,他们早已过了婚龄。但他们都是事业型的,为了各自的事业才使他们的婚期一拖再拖。婚后不久,两人双双回到美国。

钱学森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两年之后,于1949年9月又回到加州理工学院,教授推进课程和对新的推进技术进行研究。而事业上的成就丝毫没有影响他对祖国的思念之情。自从1947年初冬重返美国后,他无时不在为回国做准备。当祖国解放事业胜利在望时,钱学森开始实践回国的决心。他申请退出美国空军科学咨询团,辞去兼任的美国海军炮火研究所顾问的职务。但他没有如愿,军方迟迟未予批准。

1949年5月20日,钱学森收到一封信。在这封信里,钱学森听到了中国共产党和即将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向他发出的召唤。然而,钱学森万万没想到,他的回国夙愿竟酿成了一场灾难。1950年9月9日,钱学森突然被联邦调查局非法逮捕并送到了移民局的拘留所内。后来在各种压力下,于9月22日被迫释放了钱学森。不过,美国方面仍然顽固己见,不肯放人。钱学森一家只好留下来,而这一留,便是5年。直到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才踏上归国的路程。当他到达北京时,他感叹道:“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我终于回来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