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制止孩子刁蛮任性的行为(3)

2.对孩子的任性行为要冷落

也许很多家长都有故意去冷落过孩子,特别是在孩子耍小性子的时候,只是一些家长的心太软,或是在公共场合,孩子的哭闹让家长觉得很难堪,所以很多时候胜利的便是孩子。于是一次又一次,孩子重复地耍着小性子,提出各种要求:买玩具、买零食、买衣服……而每一次他都胜利而归,于是孩子越来越刁蛮,要什么就得给什么,不给就哭闹不止……

同事家5岁的小红,跟妈妈到商店去买东西,看到玩具枪就不走了,非让妈妈给买。妈妈说咱家已有好几支了,不能再买了。小红说什么也不依,坐在地上不起来,妈妈生气打了她一巴掌,她躺在地上打滚。最后,家长还是妥协了,说:“这孩子天生的这么拧,没治了。”

任性是小孩子常见的刁蛮行为的一种表现,通常表现为孩子想要什么就得给什么,想干什么就得干什么,想怎么干就得怎么干,一旦其需要得不到满足,就耍脾气、使性子。

任性的孩子的表现是对家长的正确劝告故意不听,稍不如意就犯拧,拧劲一起来,家长怎么说也不行。任性的孩子总爱以“不吃饭”、“大哭大闹”、“满地打滚”等为手段要挟家长,一旦他们以“胜利”告终,就会变得越来越任性。

任性是不良的性格特征,有这种特征的孩子都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的需要和意愿,他们长大后往往不能适应社会,难以独立生活,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容易遇到挫折和障碍。案例中的那个女孩,就是过于任性导致的恶果。

3.家长之间在对待孩子态度上要一致

在家庭里,有父母,可能还有祖父母,无论是父母之间,还是父母与祖父母之间,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要保持一致,千万不能一个要管教孩子,另一个又千方百计地护着孩子。

有个小丫头,爸爸和妈妈出于工作的关系,大部分时间把女儿放在爷爷奶奶家。1岁多的时候,孩子很淘气,爸爸对爷爷说:“不要什么事都依着她,别惯坏了。”爷爷听后很自信地说:“不用担心,孩子两岁就好了。”等到两岁了,孩子依然是淘气任性。妈妈对爷爷说:“这样下去可不行,该管管她了。”爷爷听后笑了笑说:“孩子现在还不懂事呢,3岁就好了。”

孩子到3岁了,越发的任性,爸爸对爷爷说:“不能再惯她了,这样大了就不好管了。”爷爷听后很严肃地说:“你小的时候也是这样的,等长大了自然就懂事了。”如今孩子5岁了,成了刁蛮的小公主,全家人都拿她没办法。爷爷对这个宝贝孙女,有时候也很头疼,就对儿子和儿媳说:“孩子这样,你们要管管啊。”这对父母哑口无言,两眼看天。

家里有老人时,更应做好协调工作,因为老人总是心太软,大多数老人都在扮演着溺爱孩子的角色。即便家庭成员在如何对待孩子刁蛮行为的处理上有分歧,也要私下里协调,而不应该当着孩子的面就表现出来,否则孩子就会觉得有靠山,有保护伞,继续其不良行为。很多孩子的不良行为都是家庭成员纵容的结果。

》读书网在线试读连载完毕,更多精彩,请参见原书。呼吁您购买正版图书。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