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培养心胸开阔的孩子(3)

2.摆正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

孩子是家庭中最小的一员,家庭大成员要细心呵护小成员,这个当然是应该的。但是,孩子在享受家庭成员对他关爱的同时,也应该像其他家庭成员一样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做到这一点,其实不难,就是给孩子定规矩,要坚持。比如说,让他从小就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劳动中体谅他人的辛苦,并且逐步学会遇到问题能换位思考;不要让孩子吃独食,有好吃的要大家分享,有玩具和小朋友一起玩等等。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因此,做父母的要从小在孩子心灵中埋下爱的种子。

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是为了创造物质和财富,而是培养他的劳动习惯,促进孩子身心发展。要求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如:自己穿脱衣服,学着铺、叠被,自己洗脸洗脚,自己收拾玩具、图书。另外,帮家长干些家务,如:帮助摆碗筷、浇花、择菜等。要从小培养孩子爱惜粮食、图书、玩具等,培养孩子做事要有始有终、有条理的习惯。

人的成长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家长要改变“学习好则百好”的观念和“什么事都由着孩子”的教育态度。要知道,一个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做任何事情不考虑他人、不考虑后果的孩子,将来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

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提出,未来的教育应围绕四种基本能力来重新设计与组织。这被称为教育的四大支柱的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很难适应提倡团队合作精神的现代社会。家长应该知道:自私自利,没有爱心是人格的缺失,将羁绊孩子的健康成长。

3.小孩子也要有大胸怀

说“大胸怀”前,我先说说这自私的“小家子气”,一般是指举止拘谨,心胸狭隘,吝啬自私。孩子养成“小家子气”性格的主要原因是:父母及家人过于溺爱孩子,使孩子养成了独食、独玩等不良行为习惯;孩子身边人员的“自私小气”行为与不良教育的影响;孩子缺乏交往,没有机会体验到与人分享的快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