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培养心胸开阔的孩子(1)

家长的爱心泛滥,不仅没有培养出有爱心的孩子,反而养出一个自私自利的孩子。

自古以来,爱心一直被看作是人的基本道德标准和社会的灵魂所在。西方先哲费尔巴哈断言:“爱是存在的标准--真理和现实的标准,客观上如此,主观上也是如此。没有爱,也就没有真理。”古今中外,人们都在推崇爱心。作为人性的基础,它体现着一个人的素质,同时也是人际关系的纽带和润滑剂,没有爱心的人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然而,很多家长却发现,自己的孩子正面临着一种爱心缺失的危机。在家里,父母怎样辛苦与操劳,他们视而不见,从不主动为家长分担一些事,只想着从家长那里多要点钱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他们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占有欲极强,蛮横霸道,总是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生来就该大家宠着惯着,事事为他们服务,稍不顺心就大发脾气,甚至指责辱骂。他们在外面不关心别人,在家里也不知道心疼父母。

他们把自己和别人分得很清,从不关心别人的事,没有责任感,思想偏激,心胸狭窄,想问题往往爱钻牛角尖,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择手段。同情心的缺乏使他们漠视别人的不幸和灾难,甚至会快意于别人的苦痛。而“小皇帝”“小公主”们往往心态不稳,一旦遭受挫折,受到委屈就无法承受,继而进行报复,很可能使自己的行为超出法律和道德的范畴。良知的缺失会让这些孩子为了寻找刺激和快感,做出我们成人无法理解的事。

【案例】

林林6岁了,长得白白净净,非常招人喜欢,尤其在他爷爷奶奶眼里,那更是宝贝一个。全家人对林林都疼爱有加,每次爸爸妈妈出门都会给他带回好吃的、好玩的,做了好吃的饭菜也让他先尝。每当林林饿了或是渴了的时候,自己不会去找东西吃、找水喝,而是站在屋子中央大声喊。这时保姆或者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会赶紧给他找吃的、喝的。

时间久了,林林的坏习惯也慢慢养成了。到了吃饭的时候,往往是坐下来就吃,根本不懂得尊敬长辈,让爷爷奶奶先吃。尽管妈妈经常提醒他,比如“爷爷腿脚不好,要等爷爷奶奶一会儿”等等,他却好像没听见。

有一次,开牙医诊所的爸爸,从南京带回了好吃的桂花鸭,保姆把鸭子切好盛到盘里摆到饭桌上,喊大家来品尝,林林第一个跑出来,看着桌上的鸭肉,突然大声说:“你们别吃啦,这还不够我一个人吃的呢。”然后就把鸭肉端到了自己跟前。妈妈非常生气,可还是希望能心平气和地给儿子讲道理,让他明白自己这么做是不对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