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适度满足孩子的要求(3)

2.让孩子学会等待

美国一个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心理实验:在一所学校里,一个班的8个学生被老师带到了一间很大的空房间里。随后,他一脸和蔼地来到孩子们中间,给每个人发了一颗包装十分精美的糖果,并告诉他们:这糖果属于你,你可以随时吃掉,但如果谁能坚持等我回来以后再吃,那就会得到两颗同样的糖果作为奖励。说完,他和老师一起转身离开了这里。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这颗糖果对孩子们的诱惑也越来越大,几乎不可抗拒。有一个孩子剥掉了精美的糖纸,把糖放进嘴里并发出“啧啧”的声音。受他的影响,有几个孩子忍不住了,纷纷剥开了精美的糖纸。但仍有半数的孩子在千方百计地控制着自己,一直等到40分钟后。当然,那些付出等待的孩子得到了应有的奖励。

后来,心理学家跟踪这些孩子整整20年。他发现,能够克制欲望的学生,学习成绩要比那些熬不住的学生好很多;参加工作后,他们从来不在困难面前低头,总是能走出困境获得成功。

人没有耐性不仅事业上难以成功,就是平时处理日常生活也会出现许多问题。由此可见,具备忍耐力,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可以帮助人们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得更大的成功。

习惯了在期待中获得满足的孩子,才能学会主动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会为自己的要求被拒绝或暂时被拒绝而“大动干戈”,将来也能抵挡得住眼前小利的诱惑,权衡怎样做能使自己获得更大的好处,并能有意识地调节和支配自己。人们往往不珍惜轻易得来的东西。孩子的随意性很大,有时候迫不及待地要来的东西,真正属于自己的时候,却很快就扔在一边,根本不珍惜。要让孩子在期待中实现愿望,体验这既煎熬又幸福的过程。

女儿依依提出的好多物质需求,尽管当时可以满足她,但考虑到不急需,我常常拖延一段时间再满足她。当然,要跟她讲清楚为什么现在不能满足她。比如她4岁多的时候要溜冰鞋,我会说:“等你再长大一些,爸爸再给你买好吧?”

不过,虽说是延迟满足,但只要是答应孩子的事情,我一定会在承诺的时间里做到,绝不让孩子继续等待。如果不这样,孩子就对父母失去了必要的信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