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经常梳理自己的心理账户

  

假设你有一张演唱会门票,本来今晚打算去看,突然有一群好久未见的好朋友约你今晚去唱卡拉OK,你会和这群朋友出外唱歌吗?

我大部分学员都会问我一句,门票用了多少钱?

这也正是问题的所在。如果在不同条件下,你会如何选择?

① 如果门票是免费的;

② 如果门票值400元;

③ 如果门票是400元,是朋友送给你的;

④ 如果门票值400元,是你抽奖中得到的。

这个问题可以有很多不同情况,但归根结底,你要比较两者的快乐感觉,而不是你到底付出了多少钱,因为,付出了的金钱是不可取回的。

这种将金钱附上标签的行为,其实是我们被训练出来的。如我们从学校毕业出来赚钱、储钱、投资时,有否将金钱分为应急金、买房子储蓄、旅行储蓄等?

而且,你也会对不同来源的钱抱着不同态度。对辛苦赚来的钱,一般人会较为珍惜,但若那是抽奖赢来的,或赌博赢的钱,一般人都较趋于消费,女士可能会去买个名牌手袋,男士可能会买高档西装,等等。难怪大家会听过赢了百万、千万彩票的“幸运儿”,可能几年间会变得一无所有。

这种将金钱放在潜意识里不同账户是每个人的心理倾向,不可避免,但可以有效地调节,使这种心态帮我们处理投资时更有把握、更为准确。

其实,所有金融机构利用这种心理已很久,而且得到了很好的成效,使资产不断扩大。最简单地,你会看到银行、保险公司、中介人公司用退休基金、教育资金等,给予投资者不同的投资理由,这亦是活用心理账户。

而投资者,一旦未认清自己这种心理账户时,不免会习惯性地犯以下错误:

(1)将投资赚来的钱视为一种闲钱,不免会掉以轻心,做未经详细考虑之投资,或随意花费,而不视为本身所拥有资产的一部分。

(2)当投资稍有薄利时,便认为那是已赚钱的账户,售出投资,而未等更大收获。

(3)当投资有亏损时,心有不甘,将账户“收复”原价才将售出,结果,投资可能一再萎缩,就是等了一段长时间真的“收复”失地,已赔了机会成本。

其实,每当我的账户有亏损时,我会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今日我的经纪不小心将这个投资全数售出,我是否买回这只股票,或买另一只更有潜力的股票?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就应毫不犹豫转换股票了。当然,我也会翻查我买错股票的原因,避免以后发生同样问题,任何性格都会犯这种心理偏差。所以一定要时常提醒自己投资目标是什么,将所有不同账户资产看成一个整体,以早前提到的投资三角形去进行防守攻战的资产分配。

巴菲特之言:

“如果有一样东西你带着不舒适感去拥有10年,你也不应该拥有它10分钟。”

“If you don't feel comfortable owning something for 10 years, then don't own it for 10 minutes. ”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