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恶战来临(3)

杨富贵一咬牙,带头跳出弹坑,俯身向前冲去,身后有几人紧紧跟随。可日军火力点早已瞄准好了,轻重机枪立即开火压制,大杨他们刚冲出三四米远,又不得不重新卧倒掩蔽,身后有两人中弹倒地,躺在地上痛苦地挣扎。一排排长也同时带人往前冲,但很快就被日军火力击中,当场阵亡。排里的其他人继续往前冲,顷刻间又伤亡了五六人,无奈之下只得分散掩蔽,攻击又被阻止了。

一排二排就这样反复冲击了几次,伤亡十几人,却始终被日军的火力压制着,进展十分缓慢。日军战壕内的火力并不足惧,关键是那些碉堡内的火力,总能在第一时间压制住一排二排的进攻,迫使他们停滞不前。美军轰炸机的空袭虽然猛烈,但也只摧毁了日军三分之一的碉堡,其他碉堡依然完好无损,继续担当日军防御的中坚力量。

好在美军轰炸机空袭时留下了许多弹坑,为一排二排提供良好的掩蔽场所,不然伤亡会更大。现在强攻是不行了,只能呼叫后方炮火支援,压制日军碉堡的火力,然后才能继续发动进攻。一排排长原本负责指挥两个排进攻,如今他战死了,改由二排排长接替指挥。

二排排长立刻用便携式步话机同齐连长取得联系,言明战况,请求炮火支援。但他心里也清楚,光靠火力排那三门60毫米迫击炮是无法压制日军防御火力的,需要请求114团用105毫米榴弹炮支援才行。不过等待炮火支援需要时间,在这之前必须做点什么,重振士兵们低落的士气,不能任由日军如此嚣张。

配属给一排二排的火箭筒组被二排排长调了上来,准备用火箭筒打击日军的碉堡,就算不能完全摧毁,至少也可以提高一些士气。三具火箭筒被安置在三处弹坑中,避开日军防御火力的正面,集中力量攻击一处碉堡,但三具火箭筒不能同时开火,以免被日军发现定位,进行火力反击。

一具“巴祖卡”火箭筒由一名主射手和一名副射手操控,主射手负责肩扛火箭筒瞄准发射,副射手负责携带和装填火箭弹,主射手配备一支美式柯尔特M1911A1式军用手枪防身,副射手则使用一支美式M1卡宾枪御敌。“巴祖卡”火箭筒发射60毫米穿甲,在百米之内有很强的破坏力,但它的发射特征也很明显,需要有强大的火力掩护,不然很容易被日军发现消灭。

皮火生赶上一排二排时,刚好看到一枚火箭弹命中远处的日军碉堡后爆炸,在其顶部轰开一个大缺口,没能完全摧毁。紧接着,另一具“巴祖卡”发射的火箭弹也命中了该碉堡,直接从缺口处飞入碉堡内爆炸,可以清楚地看到堡内日军被炸飞出来的惨状,没有一具尸体是完整的,连那挺7.7毫米口径的92式重机枪也被炸散了架,彻底失去了防御功效。

两具“巴祖卡”发射的是穿甲高爆弹,主要是用来对付日军的坦克和坚固据点,现在看来效果非常好,战术配合也相当默契。

日军发现中国军队拥有火箭筒后,立刻集中各碉堡的火力,凶猛地朝那两具“巴祖卡”的位置射击,逼压的他们无法再度发射,另一具“巴祖卡”也只好暂时隐蔽在原地不动,等待发射的机会。据守在第一道战壕内的日军,也开始用八九式50毫米掷弹筒轰击掩蔽在弹坑中的一排二排,配合碉堡内的日军进行压制。

50毫米掷弹筒是曲射武器,比碉堡内的直瞄火力更具威胁性,不断在弹坑周边爆炸,有的则直接落入弹坑中,炸死炸伤不少侦搜连的士兵。一排二排使用手雷和轻武器还击,但日军占据地形上的优势,同时又有碉堡内的火力支援,还击很难奏效。

一条被炸断的手臂落入皮火生掩蔽的弹坑,滚落至他身边,断口处露着骨茬,上面沾满泥土,鲜血仍在不断渗出。他小心翼翼地将断臂挪到一旁放好,随后爬到弹坑边,架起狙击步枪,瞄准日军战壕,通过瞄准镜搜索目标。

掷弹筒的威胁最大,应是首选目标。

皮火生所处的位置距日军的第一道战壕约有一百米,一排和二排就分散掩蔽在他前方不远处,看不到大杨的位置在那里。不过以大杨的性格,肯定是冲在最前面,希望战死的人中没有他。

日军的碉堡停止了射击,但战壕内的掷弹筒仍在不断发射,想逼迫一排二排移动现身,好让直瞄火力予以歼灭。战壕内的日军掷弹筒手也在不停的移位,防止被中国军队发现,但他们发射榴弹时却需要站在固定的位置上,这就给皮火生提供了绝好的狙杀机会。

瞄准镜的十字线很快就锁定了一名日军掷弹筒手的头部,因为他身体躲在战壕里,只有头部可瞄,这也是皮火生最喜欢的狙杀方式。日军掷弹筒手头戴钢盔,脸晒得很黑,布满汗水,但表情却很沉着,显然是一名老兵。

八九式50毫米掷弹筒由两名日军操控,一人装填榴弹,一人瞄准发射,每分钟可以发射四十发榴弹,被皮火生瞄准的是发射手。该发射手此刻正在调整掷弹筒的发射角度,一手握住筒身,一手拉紧发射柄,已处于随时击发状态。

皮火生立刻扣动扳机。转瞬之间,日军发射手那张满是汗水的黝黑脸庞,便被高速飞旋而至的弹头击中,血光暴现,人带着扭曲变形的五官消失于战壕中,手中的掷弹筒也被甩飞了出去。站在他身旁的装填手反应很快,马上缩头躲进战壕里,顾不上去寻找甩飞的掷弹筒。

皮火生虽只狙杀了一名日军,但却对战壕内的其他日军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人人都担心会成为下一个狙杀目标,尤其是那些掷弹筒手们,心理压力更重,再也无法保持正常的发射速度轰击掩蔽在弹坑中的中国军队,一排二排的压力立减。日军开始集中力量搜寻皮火生的位置,而他却提前离开原地,进入早已选好的第二狙击点潜伏,耐心寻找下一个狙击目标。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