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合·驹子(1)

女人的故事却要从男人讲起,皆因在那个年月女人的命运是被男人所左右。

百合遭遇的第一个男人叫驹子。

麦子黄熟了,这是驹子落生二十八载所经历最潦倒的麦季。

一大早,驹子便起身往集上去。农忙时节,通往镇子的大道行人稀少。驹子披一件与时令甚不相宜的黑棉袄,踽踽独行。这条路,他曾跟在伯父和公驴后面来来回回不知走了多少遍,可以说他是在这条路上度过了童年和少年。伯父脑后长长的辫子以及公驴胯下长长的阳物至今在眼前闪烁难忘。伯父死去,公驴卖掉,他就独自走这条路了。这条道被称作官道,在乡间算得上宽阔,两旁长满树木,似两道绿堤。

这条官道是这方地面几辈人的骄傲,因乾隆皇帝巡察路过而名。说那一年此地正值大旱,乾隆帝见田地里禾稼一片枯焦,遂生怜悯,降旨御膳一应用品皆不得从民间索取,只可猎取野物充饥。随行人等立刻遵旨,命人四下狩猎,然直猎至日沉西山夜幕降落仍一无所获。乾隆感叹曰:此乃兔子不屙屎之地矣。随之又降下免收税赋的御旨。想必是乾隆帝于情绪激昂时有失斟酌,御旨忽略了时间上的界定,这就叫当地人钻了空子。他们把御旨刻在碑上,立在官道之旁,告示于天下。皇恩浩荡,世世代代数百年不税不赋,直到最后一个清帝被罢黜为止。这块免税碑至今还在,面目依旧,却全然没了用处。

驹子无精打采踏着这条官道向前行走,刚刚升起的日头暖融融的。晨风里饱含着成熟麦粒的芳香。视野里除了一片片金黄的麦子,还间杂着一方一条的碧绿,那是玉米、谷子和高粱。抬头可见远处那座青黛色大山,听说山上早有土匪盘踞,土匪在山上种植鸦片,并时常下山抢劫和绑票,搅闹得四周乡人惶惶不安。驹子已好多年没上山了,他知道伐木和狩猎比给人扛活消停得多,可他胆子小,不敢冒这个险,如此,摆在面前只有劳苦筋骨这条路了。

从村子到镇上只有七八里路光景,驹子晃晃荡荡就到了。这镇叫龙泉汤,由温泉而名。镇中热泉四布,从很远的地方便望得见镇子上空蒸汽腾腾,并可闻到刺鼻的硫磺味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龙泉汤正是得益于此种地利,才成了方圆百里最繁华的处所。大街小巷布满作坊和商号,招牌五光十色,客栈、饭铺、茶庄、成衣铺、温泉澡堂、当铺、烟馆、赌场、妓院……凡大地场有的,这里一应俱全。这里的集市也是附近最大的交易地,山货、海鲜、菜蔬、干果、粮食油料、牛马猪羊,无一短缺。从四下村子来赶集的人熙熙攘攘,尤其逢年过节,大街上如同赶山会般热闹非凡。眼下庄稼人正忙于麦收,集市清淡多了,来赶集的多是老人和女人。

驹子径直来到人市。

人市在集市的北头,两棵老柳树下的空地上。再往前就是牲口市。往日牲口市也是一片热闹地场,马嘶驴叫,猪羊合唱。今日这里清静,空空荡荡。唯有一股股畜粪味被风吹到人市上,令人厌恶,也使人记起那里往日的繁荣。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