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最主要的主题曲出现的地方并不是很多。然而,在《哈尔的移动城堡》的33 首配乐中,虽然每一首都经过编排,仍出现了18 首主题曲。这是宫崎导演的意思。但讨论这部电影的配乐时,宫崎导演对我提出一项新的要求:“ 我想以一首主题曲连贯整部片子。”
导演在电影印象音乐专辑《哈尔的移动城堡交响组曲》完成后,才提出这项要求。《哈尔的移动城堡交响组曲》请来知名的捷克爱乐管弦乐团(Czech Philharmonic Orchestra)担任演奏,并在伦敦的艾比路录音室(Abbey Road Studio )进行混音工程( 最后的音乐修整),这是当年因甲壳虫乐队录制专辑而声名远播的录音室。不仅如此,录音师还是原本担任我的助理录音师的赛门·罗兹(SimonRhodes ),他自己闯出名号之后,现在正在帮约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录制《哈利·波特》的配乐。尽管有着如此豪华的阵容,宫崎导演仍然提出新的要求,让我的自信心稍微受到打击。
两个小时的时间就以一首主题曲连贯?这可是相当大的冒险。作曲时,让主题曲本身可以听起来悲伤,也可以听起来喜悦,然后再将主题曲做出各种变奏。的确是有这种做法没错,但变奏的曲子最好不超过整体配乐的三分之一。
电影中,苏菲的年龄一下子由18 岁变成90 岁,这是宫崎导演最在意的一点。人在转眼间变老,而且随着场面变换,容貌会产生微妙的变化,一下子年轻,一下子又变老。宫崎导演清楚地指出,为了让观众从头至尾都能感受到这种变化,就像苏菲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心意一样,希望音乐也能有一贯性。在《哈尔的移动城堡交响组曲》里,已录好了苏菲的主题曲……但我感到相当的泄气。
然而,我只是负责配乐工作,即使参与制作一部电影的时间再长,顶多也是半年至一年。但是,如果导演从策划阶段就开始参与的话,再怎么短也有两年或三年的时间。如果是宫崎导演的话,想必构思这部电影已经长达四五年(以想法成形的那一刻算起,甚至可能长达了10 至20 年)。最了解整部电影的人非导演莫属。除了对导演表示尊敬之外,同时也是出于信赖。我认为应该在自己最大限度内,尊重导演的要求。这就是我对于电影配乐的基本态度。
因此,虽然感到泄气,也要让自己打起精神,重新创造一首用来连贯全片主题的旋律。
与导演的这次对谈是在2003 年11 月。来年2 月,我带着3首写好的候选曲,出发前往宫崎导演的工作室。一直以来都是让导演听试听带,但是这次我决定亲自以钢琴弹奏,我的直觉告诉我这种呈现形式的效果会比较好。
在宫崎导演的工作室“豚屋”里,包括宫崎导演在内,制作人铃木敏夫、音乐总监稻城先生都已经在那里等候。我的心情相当紧张,而且宫崎导演甚至煞有其事地将椅子搬到钢琴旁边来坐,让我担心自己心跳的声音会被他听见。
于是,我首先弹奏第一首曲子。弹完后,宫崎导演用力地点头微笑,铃木先生也像是还可以接受的样子,我松了一口气。
趁着这个气势,我更改了弹奏乐曲的顺序,先弹了原本排定在第三首的曲子。
“嗯……顺序或许稍微有些不同,但我也做了这样的曲子。”
我连与宫崎导演互看的勇气都没有,直接对着钢琴的琴键就弹了起来。
这首华尔兹的难度不是很高,但我却在弹奏的中途卡住而停了下来,当时的心情如同是考生一般。在极为紧张的状态下弹完后,制作人铃木敏夫将整个身子往前倾,两眼炯炯发光地说:“ 久石老弟,这首有意思!嘿,宫崎导演,蛮有趣的吧?”宫崎导演一副难以判断的样子,笑着回答说:“ 这个嘛……”导演下一秒钟马上对我说:“ 可以再演奏一次吗?”这时候,导演眼里已经收起了笑意。
第二次演奏结束时,两人同时开口:
“好!这首好!”
“与以往的都不一样,这样的曲子。”
之后,我又被要求弹奏这首曲子好几次。虽然这几个月来过得水深火热,但所有的痛苦在这一瞬间都变成完美的结局,一点也不觉得辛苦了。迄今为止,我为宫崎导演制作过好几部电影的配乐。我知道只要有一次作得乏味无趣,下次就再也没有合作的机会。接工作时,我都是抱着这种没有退路的心情,每次皆全力以赴。辛苦归辛苦,但这份无与伦比的喜悦会让所有的付出不会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