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人脑思考出的“ 好”

这是在为北野武导演的电影《四海兄弟》(2001)制作配乐时的事。

为了充分感受这部电影所要呈现的世界观,我前往洛杉矶的拍片现场,从旁观看摄影过程,同时不断思考要做出何种音乐。开始作曲前,原本的想法是以电吉他配合交响乐来编曲。事实上我也找了一位知名的吉他手,请他腾出时间帮忙录音。

然而,开始作曲后的第二天,我突然觉得:“ 这不是我想要的……不是吉他才对。”有趣的是,从这个感觉中又涌现了新灵感。

最后完成的曲子是在爵士风格中加入充满律动感的民族音乐旋律,乐器使用音色比小喇叭柔和的错管短号(Flugelhorn ),同时搭配上交响乐。

事后回想,在描绘整体印象的阶段,脑中想的是:“ 如果朝这个方向进行,一定可以创作出有趣的作品。”这时候想到的“好”,仍只是局限在用脑思考的框架之中。在此想法中,或许还掺杂了商业上的考虑,觉得如果请来这么有名的吉他手,就能制造充分的话题。

但是,脑中思考出来的“ 好”和我实际想创作的成品根本就是天壤之别,就像是在三岔路口,要选择往哪儿走一样。

然而,在我的心中,并不是180 度地突然转变成为另外一个想法。我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这部电影制作出好的配乐。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将自己逼至极限时,就会看到另一番风景。对于自己想要创作的东西,无法在一开始就看清全貌,经常不断地在调整方向。这种时候,只能说是自己的直觉一直在对我喊着:“往这个方向进行才对!”

诞生出来的作品要胜过人脑思考出的“好” , 就是这么一回事。如果顺利掌握住那道闪现的灵感, 作出来的曲子必定会成功。

创作虽然是个性的表现,其中却包含着各式各样的要素。有感觉,也有理论;有庸俗,也有高雅;有自己相当喜欢的部分,也有非常讨厌的部分;有充满自信坚持个人风格的部分,也有想要努力克服的弱点。所谓的创作,就是要让拥有如此多样面相的自己完全动起来, 同时又要剥除自己所意识到的东西;如此一来,自然就会享受个中乐趣,不是吗?

因此,在创作过程中,必须随时将自己推往极限为止。极限的前方,会有某些充满魅力的崭新事物正等着自己,这就是我的想法。如果只是借助自己在脑中思考而得的东西来一决胜负,最终也不过是庸俗普通的作品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