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双重身份的传人拿出那把飞剑,当笔者兴奋地想到“此生如不能拍电影,就当个剑仙吧”时,却惊讶地发现那把飞剑的规格样式完全就是胡蝶女士影片中的道具模样。
剑仙或许只是一个文人的臆造,但它造成的影响在民俗中的力量非常巨大,这个还珠楼主比今日的金庸先生还要厉害,致使当时武术界和道学界都要去帮着证明。这说明在中国人的天性里对剑仙有一种需要,作为一个文化现象值得思考,作为一个电影题材会带来高额的票房。举例如下:
电影《华英雄》在1999年火爆非凡,它与徐克的古装武打有很大不同,它是一部剑仙片。
剑仙片的蜕变
还珠楼主的“剑仙片”只是短短的一瞬,狂热拍摄的也就是不足三年的光景,它消亡的深层原因是社会文化心理的转移和飞机大炮的严酷现实,表面原因是因为金庸,此君是后起的最大武侠小说家,但他的路数不在剑仙上,武侠小说的口味一变,还珠楼主再无人提起。
金庸先生虽在与王朔先生的论战中显得口语能力稍逊一筹,可他的小说一直是香港武打片反复拍摄的题材,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今已然三十年了。
武侠小说肯定要写武林秘籍,金庸小说中的秘籍写得最好的是《射雕英雄传》中的《九阴真经》和这《笑傲江湖》中的《葵花宝典》、《独孤九剑》,一是寓意深远,二是引发出的故事最为精巧。
从小说中零星写的秘籍介绍看,《九阴真经》象是来于李涵虚的道书,进一步臆测,小说中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的出处在于道教咸丰年间形成的“东西南北中”五派的局面。
而《射雕英雄传》结尾时第一高手是西毒欧阳峰,此人物逆练《九阴真经》的做法,和清末道教西派李涵虚的法门近似,道门五派的形成是清末重大的文化事件,金庸先生肯定知道的;和九阴真经有连带关系的是《九阳真经》和小龙女练的《玉女心经》,小说中《九阳真经》缝进人皮下的故事很明显是照抄佛教的《楞严经》的典故,《楞严经》的汉文润笔者是房融,这位大文豪如果知道自己翻译的作品是武林秘籍定会大吃一惊;至于小龙女练的《玉女心经》,道教典籍里有一本同名的书,只不过那本书的内容是教导女子做爱的技巧,和小说中《玉女心经》的清心寡欲宗旨实在南辕北辙,也许金先生就着小龙女冲破礼教的爱情故事,盗用此书名是别有一番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