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02

然而﹐悲观的是﹐在两岸高等教育领导机构全面追求“世界一流大学”的风气下﹐所有的学术规划﹑奖励与评鉴办法都鼓励大学里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教学与本土社会文化情境脱离——这是大陆﹑台湾地区与整个东亚人文社会科学界普遍面临的一种困境。所谓一流大学的研究绩效是﹐无论何种学科﹐即使是其九成以上的学术社群皆在东亚或华文世界的人文学科﹐学者们都必须努力将其论文发表在西方学术刊物上。为了追求国际化﹐勉强凑合三国学者便可开个国际会议﹐而不必在意其学术内涵。为了追求产学合作绩效﹐一流大学寄望于文学院的便是推动可将文化卖钱的“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与教学。而我﹐目前便在此力求成为国际一流大学之全球体系中。

燕舞的这本著作﹐对我以及对所有顶尖大学﹑“985”大学中的学者教授们都是一个警醒﹕我们应继续埋头努力写些充满理论而远离社会现实的国际论文?只考虑量化学术指标而不顾其学术内涵与社会意义?或者我们应从许多大学外的文化人﹑媒体人那儿重新学习与土地的联结与社会关怀﹐联手反抗缺乏反思性与反省力的“追求世界一流大学”之风?

2011年11月2日序于台中市中兴大学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