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电报教父盛宣怀(6)

盛宣怀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约见了丹麦大北、英国大东两家公司的代表,并和他们私下达成协议,电报总局可以以三倍的价格买下这两家公司的电报线路器材,条件是他们不准与胡雪岩进行任何交易。当时中国国内根本没有生产这些东西的能力,只能从国外进口,胡雪岩无奈,只好不断提高收购价格。盛宣怀见此情况,又生一计。

经过反复谈判磋商,大北公司终于答应卖给胡雪岩一批电线和器材,但拖了整整一个月才运到。心急火燎的胡雪岩立刻安排安装,但工程开始没多久,就发现这批器材的质量根本不过关,工程被迫停工。

就在此时,李鸿章的折子已经递到了北京城,指责胡雪岩庸碌无能,徒糜国币,并强烈要求国内电报统一管理,长江支线应交由电报总局进行建设。在李鸿章的暗中策动下,许多大臣也纷纷上书,要求撤换胡雪岩。慈禧见群情激愤,而且胡雪岩确有失当之处,于是应了李鸿章所请,左宗棠只好拱手把长江电报线架设一事交给盛宣怀。

时间拿捏得如此准确,打击把握得如此狠辣,胡雪岩这时怎会还不明白?从一开始,他就掉进了盛宣怀设的局中。这一仗,又是盛宣怀胜了。

盛、胡两人的斗争还远远没有结束,随后的两年里,虽然两人明面上没有大的冲突,但双方都攒着一股劲儿。在胡雪岩这方面,是敌人势大,不得不暂时避其锋芒;在盛宣怀,则是在耐心地等待一个最佳时机,一决胜负。

这个机会,终于被盛宣怀等到了。

1884年,中法战争开始,七十三岁的左宗棠奉召入京,复任军机大臣,主持对法战事。此时胡雪岩作为左宗棠的大管家,当然是殚精竭虑,搜刮各方面的财源来支持恩主了。而盛宣怀就是抓住了这个时机,挥舞着电报这一天下利器,在蚕丝这个胡雪岩的主场上给了他最后也是最致命的一击。

江南从明代起就是丝织品的全国四大产区之一,到了清朝,南京、苏州、杭州已形成全国生产中心,品种丰富,织造精美。胡雪岩利用左宗棠担任两江总督的便利条件,二十余年来努力经营,基本上已经垄断了蚕丝市场,别人很难插得进脚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