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的冬至,孟皇后率妃嫔们按旧历到隆祐宫去拜见向太后。由于时间还早,向太后还没有起床,妃嫔们只能坐在殿右先等着。按北宋皇室的礼仪,只有皇后可以坐朱漆金饰的椅子,心生妒忌的刘清菁便始终站在一旁,不愿坐下。她的心腹太监郝随知道刘清菁的想法,于是替她换了把椅子,也是朱漆金饰,与皇后的座椅款式一样。刘清菁这才心满意足地坐下。这时就听到有人传呼:“皇太后驾到!”孟皇后与诸妃嫔相率起立,刘清菁也只能随即起身。谁知道等了一会儿,并始终不见向太后身影,于是后妃又陆续坐下。但刘清菁一坐下去却坐了个空,仰天跌在地上,狼狈不堪,成为了众人窃笑的对象。这显然是孟皇后身边的内侍不满刘清菁的作派,故意整治她。刘清菁回去后找宋哲宗哭诉了一番,不过这种后宫暗战,皇帝也不能公开介入,倒是她的心腹太监郝随的话深入了刘清菁的心里:“毋以此戚戚,愿为大家早生子,此坐正当为婕妤有也。”
孟皇后被废之后,刘清菁始终渴望取而代之。但是宋哲宗赵煦却碍于自己的良知和大臣的反对,蹉跎了三年,只是将刘清菁从婕妤晋升为了贤妃,始终没有继立为中宫。直到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刘清菁替宋哲宗赵煦生下了独子赵茂,才最终确立了她在后宫中的主导地位。宋哲宗赵煦和皇后刘清菁的儿子赵茂出生后三个月,便早早地夭折了。而关于赵茂的生母是否是刘清菁,一向反对册立刘清菁为后的邹浩大造舆论,说刘清菁“杀卓氏而夺其子,欺人可也,讵可以欺天乎”!不过此时悲痛欲绝的宋哲宗赵煦已经没有时间再和邹浩计较了。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农历正月,年仅二十四岁的宋哲宗赵煦病逝。
宋哲宗赵煦逝世之初,主持朝政的是宋神宗赵顼的皇后向氏。向太后对于自己一向看重的儿媳孟氏还不错,她垂帘听政后不久便恢复了孟氏的皇后身份,并让她位居于刘清菁之上。但是向太后一年之后也撒手人寰,亲政之后的宋徽宗赵佶随即听取郝随和蔡京等人的意见,再度将孟氏再度“请”回了瑶华宫。自以为得势的刘清菁随即摆出了婆婆的架势干预朝政,激起群臣不满,在朝野上下一片废黜自己的声浪中,惊恐不安的刘清菁以帘钩自缢而死。
孟氏长期被打入冷宫的不幸最终却在“靖康之难”中成为了幸运。在汴梁沦陷之前,孟氏长期居住的瑶华宫意外失火,搬到延宁宫之后又遭遇火灾,最终不得不回到自己入宫前的家里居住,意外逃过了金帝国军队的大搜捕。
张邦在金帝国威逼下,建立“大楚”伪政权,在他的主持之下,孟氏被重新册封为“元佑皇后”开始她的第一次“垂帘听政”。孟氏虽然长期远离政治中枢,但并不代表她不擅长政治。在被张邦昌迎回皇宫之后,孟氏第一时间便联络了朝野内外忠于宋室的大臣,逼迫张邦昌放弃自立为王的念头,将传国玉玺送交给在外领军的康王赵构。康王赵构即位之后,改封号为“隆佑太后”的孟氏也随即“撤帘还宫”。赵构对于自己这位深知进退的伯母也颇为客气,“礼之如母”。
孟太后晚年身患风疾,最终于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农历三月份病逝于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赵构伤心地哭了很长时间,最后对范宗尹说:“丧事应该办得隆重一些。孟太后是哲宗、徽宗、钦宗和本朝四朝元老,我是她的第四代的皇位继承人,应该要穿双重的丧服。”诚如孟太后在躲避金帝国追击时所写下的那首短诗:“何氏南楼号宴安,我来登楼眼中宽。江南大地回春意,风气如何又作寒。”宋氏最艰苦的时代已经在她的苦苦支撑之下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