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当道(37)

朱厚熜执政时期的最大过错,诚如海瑞在骂他的那封《天下第一言事疏》里所说,就是二十年迷信修道,宠信奸臣,荒废国家大事。而事实上,迷信修道的朱厚熜,对于国家大事还是抓得紧的,不上朝的他,每天晚上都会在他的行宫批阅奏折,他的重臣徐阶就曾说:“皇上(朱厚熜)虽然多年不上朝,但是每一篇朝臣的奏折他都亲自批复,而且批改得非常精到。天下的事,没有一件不在他的掌握之中。”

性格狭隘严苛的朱厚熜,对于每个大臣都保持着极深的猜忌,他专宠二十年的内阁首辅严嵩,曾对自己的儿子严世蕃说,每天觐见朱厚熜的时候,整个人都战战兢兢,生怕一点儿小错,就会招来大祸。而朱厚熜考评大臣的重要方式,就是对待道教的态度,他所信用的大臣,除了要为他处理国家大事外,更要帮他撰写道教祭祀的专用文章--青词,甚至还要帮他炼丹烧火。道教,不只是朱厚熜的信仰,更是朱厚熜控制朝局、驾驭大臣的手段。

朱厚熜在国家大事的抉择上,他也把道教当做最好的参谋,他许多重臣的悲剧,其实都来自于此。嘉靖中期名将--三边总制曾铣,素来主张收复被鞑靼人侵占的河套草原地区,朱厚熜最早同意这一方略,是因为他曾用道教求签,得出的结果是“大吉”,开战后,曾铣果然旗开得胜。但事后不久,明朝西南就发生地震,朱厚熜再次求签,得出的结果却是:由于他擅开边衅,以至于遭此灾难。朱厚熜连忙叫停战事,而之后依然主张收复河套的曾铣,以及支持曾铣的内阁首辅夏言,更双双遭到朱厚熜杀害。而曾铣被害两年后,原本被曾铣打得屁滚尿流的鞑靼可汗阿勒坦,悍然率军南下,一路破关无数,居然打到了北京城下,酿成震惊大明的“庚戍之变”。

朱厚熜在位时面对的另一大边患,就是东南沿海的倭寇肆虐。由于倭寇中许多成员,都是触犯海禁的沿海走私商民,因此当时与倭寇侵扰相关的一个争论,就是明朝是否应该废除“海禁”政策,开放海外贸易,以杜绝走私。朱厚熜一度坚持海禁,并派名臣朱纨赴闽浙剿杀倭寇。嘉靖二十七年(1548),朱纨相继在浙江双屿岛和福建走马溪捣毁倭寇据点,但初战告捷下,朱厚熜却因福建官员弹劾朱纨滥杀,在不经调查的情况下就将朱纨治罪,导致得胜的朱纨含冤身死,治罪的理由,依然是他用道教“占卜”。七年以后,江南总督张经,取得大破倭寇的王江泾大捷。但朱厚熜却因为张经战前未听他的指示,在作战方略上擅自做主,即使张经得胜,依然把张经斩首。张经死前,曾反复托人上奏,详述作战经过,意图以战功免罪。朱厚熜听后回答说:“你是在我的催促下才进兵得胜的,到这个时候,还敢把功劳揽在自己身上?”结果依然被害。大臣因打了胜仗被杀,在朱厚熜执政时期,绝不止一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