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CEEP 1978年年度统计研究报告披露的信息,到1976年,法国国有企业产值占GDP比重为13%,占就业人数比重为10%,占国内投资比重为21%,三项之和的简单平均比重为15%。根据朱地斯研究的结论,到1985年,法国国有企业产值、就业和投资占国民经济比重的三项简单平均数为24%,国有经济比重达到了最高峰值。从部门分布上看,1979年,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不同行业和领域的比重为:广播、邮政、电信、电力、铁路行业为100%;民航业为75%;钢铁工业为80%;矿业为50%;化学工业为48%;制造业为8%,其中飞机制造业为85%,汽车制造业为50%;地方公用事业为80%。
3.意大利国有经济布局扩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加速发展国民经济,意大利历届政府不仅继承了战时发展起来的国有经济体系,而且在1953年和1962年分别成立了埃尼(ENI)和埃菲姆(EFIM)两个规模巨大的国有股份公司。同时,中央政府设立了“国家参与部”,对埃尼和埃菲姆公司进行统一管制。埃尼和埃菲姆国有股份公司旗下都设有子公司甚至孙公司,形成了意大利著名的国家参与体系。除此之外,意大利还有国有自治公司和公共企业等其他国有企业形式,这些不同实现形式的国有企业共同构成了意大利的国有经济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国家参与制系统占主导地位,国民经济体系在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和商业领域参与的行业范围最广,约占全部国有企业产值的60%左右。国家自治公司主要经营基础设施产业和国家专营行业,如国有铁路公司、国有邮政电讯公司、国有电话公司、国有森林公司、国家农产品市场干预公司,以及国家烟草、食盐、奎宁专卖公司和邮政储蓄、专业银行等。公共企业主要是地方政府所属的公用事业单位,国有经济主要控制供电、供水、供气等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或领域。
“二战”后意大利国有经济布局扩张主要在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之前,但危机过后直到1992年,意大利各届政府基本上一直维持着原有的国有经济比重和分布范围不变。根据CEEP 1978年年度统计研究报告披露的信息,到1976年,意大利国有企业产值在GDP中所占比重为24%,占就业人数比重为24%,占国内投资比重为47%,三项比重之和的简单平均数为32%。意大利国有经济分布领域,根据王金存在《世界国有企业比较研究》中的结论以及CEEP REVIEW 1978年度报告披露的信息可以获悉,国有经济在不同部门和行业中所占比重为:邮政业、广播通信业、铁路、航空运输业为100%;电力生产为75%;钢铁生产为49%;矿业为72%;石油石化工业为12%;机械装备工业为14%;公用事业为91%。意大利20个最大的工业公司中,有12个是国有企业。可以说,战后意大利国有经济比重在西方国家中是最高的,基本上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为意大利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跻身于世界发达国家行列,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80年代初,欧洲主要国家国有经济布局经历了一个持续扩张的快速发展时期,国有经济比重在1980年前后达到历史峰值。从总量规模上看,意大利和法国国有经济比重最高,国有企业产值大体上占GDP的20%以上,英国和德国次之,大约为12%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