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关于国有经济的“进退”(5)

其次,在加速推进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国有经济保持较高的比重,维持较宽的分布范围,符合西方国家国有经济布局演变规律,是正常的经济现象。

国内外国有经济布局演变规律表明,一个国家国有经济比重高低,分布范围宽窄,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发展阶段密切相关,经济发展水平越低,国有经济比重越高,反之则越低。中国数十年国有经济布局演变态势、西方国家整整一个世纪的国有经济布局演变趋势,均呈现出这样一个鲜明的特点。

西方国家经历了19、20世纪之交和“二战”后两次国有化高潮,国有经济比重上升到了峰值。

先是英国政府在20世纪初陆续将邮政、广播、电信、石油、电力和运输部门的重要机构和企业国有化,国有经济逐步控制了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在20世纪初,电信、石油、电力显然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额大、回收慢,风险高,又直接涉及国家安全,依靠民间资本滚动发展难以在短期内奏效,要求国家集中财力动员国有企业,加速推进国家工业化、现代化进程。

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以后,政府通过一系列法令,将铁路和重要工矿企业收归国有,1904年,德国政府拥有的铁路比重从28.5%猛增至93.8%,国有化同时向采矿、制盐、森林、电信、金融领域延伸。在“一战”前夕,德国政府拥有44个大型矿山企业,12个大钢铁企业,拥有全国约1/4的发电设备,1/5的制盐生产,15%的煤炭生产等,这些产业在当时直接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

在1879—1904年期间,法国政府投资50多亿法郎修筑了约20万公里的公路、200公里的运河、3万公里的铁路和许多港口设施;1914年,法国政府对酒精实行垄断经营;1919年,法国政府成立国家邮政局;1936年,法国政府对铁路部门和军事相关工业实行了国有化,这是法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国有化高潮,国有经济实现了对交通运输、国防军工、邮政业务的高度控制。

1905年,意大利政府将铁路部门收归国有,1911—1912年将人寿保险业收归国有,1926年成立国有通用石油公司,国有经济控制了交通运输、石油工业等基础设施产业和基础工业。

英、德、法、意等国政府率先国有化的领域有个显著的特点,这些领域大都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涉及国防军工、战略资源、自然垄断以及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其中不少行业或领域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由国家加大投资力度,加速推进相关行业或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和整体竞争力。

“二战”后,英国将邮政、电信、广播、交通运输(铁路、航空、公路运输)、能源(煤炭、电力、燃气)和钢铁工业收归国有;20世纪60年代通过新国有化法案,政府将民航机场和经营困难的钢铁企业改造为国有企业;20世纪70年代国有经济进一步扩展到机械设备、汽车、飞机、造船、宇航、计算机等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1976年,英国国有企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为12%,就业人数占全国比重为8%,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全国比重为26%,三项简单平均,国有经济比重为15.3%。国有经济主要集中在邮政、铁路、航运、广播、电信、电力、燃气、矿业、钢铁、汽车、造船、机械、电子、化工等行业或领域,这些产业直接涉及国家经济和国防安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