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将小微企业划分出来定做金融服务体系

将小微企业划分出来定做金融服务体系

——为小微企业量身定做金融服务体系,减轻小微企业赋税

厉以宁

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史学家。他因为在经济学以及其他学术领域中的杰出贡献而多次获奖。获得2008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特别荣誉奖。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为严重的2009年上半年,以我为组长的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新形势下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专题调研组南下广东,北上辽宁,对“非公经济36条”落实情况进行再调研,特别是危机影响下的民营企业生存状况。调研组普遍感受到,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融资难依然是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首要问题。这个问题在各地普遍存在,长期以来难以解决。尤其是其中的小企业、微型企业,几乎全靠自身融资,或是向亲戚朋友们借贷,或是靠高利贷。此外,它们的税费仍然偏重,额外负担也较多。过去我们谈中小企业,实际上是个很宽泛的概念,我国99%以上的企业是中小企业,造成目前扶持政策适用面太广,最需要支持的小企业、微型企业反而被忽视。

将小企业、微型企业从中小企业中划分出来,为它们量身定做金融服务体系,也是调研组达成的共识。这个意见最终体现在报送国务院的信息专报中。我们看到,信息中的这个建议在2009年9月19日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得到了体现。该《意见》把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3万元)的企业确定为小型微利企业,并提出了具体的扶持措施。这个《意见》可以被看作“非公经济36条”的具体化。

2009年,我们艰难地从国际经济危机的不利影响中走出,经济形势企稳向好。在这个基础上,发展的后劲和活力是经济学界共同关注的课题。当前,即使不把农民进城务工的新增人数计算在内,仅仅统计城市的新增就业者,就业形势也是十分严峻的。如果再考虑城镇化过程中的进城农民,就业形势就更加令人担心了。哪里有这么多的就业岗位呢?谁提供这么多的就业机会呢?

新的工作岗位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但考虑到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的不对称性,绝不是任何一种经济增长方式都能使就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所以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中,还应当根据我们的国情,在考虑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同时也一并考虑就业增长方式的转变。而转变就业增长方式过程中最重要的对策,就是进一步发挥民营经济在扩大就业中的作用。

特别是民营企业中的小企业、微型企业,对就业有很大贡献。从工业化国家的历史来看,在工业化过程中,大企业、中型企业和小企业、微型企业一直是平行发展的。小企业、微型企业虽然时有关闭的,但却有更多的小企业、微型企业新建立,它们有自己的销售对象,有自己的营销渠道,它们承接大企业和中型企业的外包任务,也同大企业和中型企业之间建立配套、协作关系。根据国外经验,用工人数1至30人的小微企业解决了社会就业量的70%。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小企业、微型企业的数量还是偏少的,应当大力扶持他们的发展。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