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初出茅庐(1)

1989年,美联社聘任了纯如,周末的时候,纯如经常从芝加哥回家来看我们和布瑞特。布瑞特仍在伊利诺伊大学攻读电子工程学博士学位。纯如告诉我们,她在美联社的工作要求很高,她必须一篇接一篇地交稿。因为纯如写得快,她总是能在截稿前及时交稿。但新的任务却依然源源不绝而来。纯如几乎没空好好吃饭,大多数时间只能在路上匆忙吃点儿快餐。这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告诉她一定要争取时间吃些健康食物。我不知道她到底听进去多少。她还告诉我,她不知道是要马上嫁给布瑞特,还是该再等上几年。我知道这是她必须自己拿主意的事,因此对两种意见都不置可否。

纯如成年之后,我从不替她在一些关键的人生抉择上拿主意。但与此同时,我也强调了,作为女人,不管是否准备结婚,都应和男人一样,拥有可以养活自己的一技之长,实现财政独立。纯如对此表示同意。她对我说,“要获得与男人平等的权利,女人必须首先让自己接受教育。”

就在纯如替美联社工作两个月后,她打电话告诉我们,《芝加哥论坛报》提供给她一个为期4个月的实习机会。与此同时,美联社则提出将她转正为全职新闻记者。纯如告诉我们,她决定为《芝加哥论坛报》工作,这样有机会写一些深度报道。她说,在美联社,绝大多数工作都不过是写硬新闻而已。

8月29日是绍进和我结婚25周年纪念日。那个周六,纯如从芝加哥赶回家,为我们庆祝。布瑞特和纯恺和我们一起到一家中餐馆吃了晚餐。晚餐后,我们一起照了张全家福。纯如已21岁了。在照片里,她看上去非常开心,无忧无虑。因为在美联社疯狂的工作节奏,纯如瘦了一些,但她依然美丽而快乐。

纯如9月1日开始在《芝加哥论坛报》实习。作为一名实习生,她为这家报社的所有部门工作:国内新闻部,都市新闻部,特稿部,体育部。纯如特别喜欢撰写特稿,通常不喜欢写本地新闻。她说她痛恨到市政厅参加新闻发布会,因为大多数与市政相关的新闻都很无聊。

纯如的文章包括《火灾迫使博物馆关门》和《年轻壁画家眼中的城市》。她报道了伊利诺伊大学被迫放弃自己的美国印第安人吉祥物的事,在圣诞节前还为美食版赶出了一篇题为“把记忆加入糖和面粉”的稿子。纯如在即时新闻版发表的一篇长文章《是昆虫让你起鸡皮疙瘩吗?了解一下》充分显示了她极强的科学写作能力。

纯如为《芝加哥论坛报》撰写的文章中,最受欢迎的还是这一篇《科学家眼中的爱因斯坦,公众眼中的那谁谁》。这是一篇关于二度诺贝尔奖得主约翰·巴丁(John Bardeen)教授的故事。自1951年起,他便在伊利诺伊大学工程和物理学系任教,直至1975年荣休。20世纪80年代初,还是少年的纯如曾经在家中见过巴丁教授,因为他和绍进在同一个系工作,我们知道他在科学界是如何的大名鼎鼎。在那次聚会上,纯如请巴丁在一份《香槟–厄巴纳新闻报》上替她签名,因为这期报纸刚好刊登了一篇介绍巴丁的闻名世界的科学发现的文章。纯如对巴丁的成就十分敬佩,并且对有机会亲自见到他深感自豪。每当有人向她问起伊利诺伊大学,纯如总会提到两度诺贝尔奖得主巴丁是该校教授。然而,那个提问者真正感兴趣的却往往不过是伊利诺伊大学的橄榄球队“战斗伊利诺伊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