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叛唐(1)

智勇双全的李密,最终命丧唐高祖之手。他的叛唐之举在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中了唐高祖的圈套。

李密统领瓦岗军之后,看起来距天子之位只差一步之遥,他心中想来得意非凡,在致李渊的书信中也多少流露出了几许傲慢。此时的李渊刚刚在太原起兵,收到李密主动示好的信件很高兴,也看懂了李密的真实用意。李密表面上说“兄弟啊,咱们应当团结友好,结盟同图大计”。实则在暗示李渊尊自己为盟主。李渊需要一支同盟军为自己阻挡中原一带的隋军,好给自己发展壮大的空间。既然李密能助自己免去后顾之忧,暂时低一低头奉其为老大也没什么。

于是,李渊恭敬地回复了一封信,信中亲热地称李密为“大弟”,表示一切都照大弟的意思办,并诚恳地说自己没有夺天下称帝的妄想。

李渊的谦恭态度看来确实麻痹了李密,他没料到这是李渊玩的“卑辞推奖以骄其志”之策。原本计划攻打洛阳的他这下更不遗余力地对付起隋军,而李渊则带着军队直奔长安而去。

战无不胜的李密怎么也想不到,洛阳是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直接左右了他此后的人生走向。不知是李密被以往的胜利冲昏了头,还是王世充激发了洛阳守军的全部战斗能量。总之,洛阳大战,李密败得很惨,他不仅损失了主要军力,还和大批将士走散,而这些人多半投奔到了王世充麾下。

吃了败仗的李密心灰意冷,绝望的他抽出宝剑打算自刎,却被王伯当等人拦下。大家伙伤心地抱头痛哭起来,可哭又有何用呢?终究还要寻求一条生路。李密本打算守住太行山,养精蓄锐,以图东山再起,复创大业。但将士们人心涣散,完全失去了斗志和勇气,纷纷表示不愿意继续征战。面对众人的反对,孤掌难鸣的李密只好说:“那你们大家都去投奔大唐李渊,纵然不能大富大贵,也不会受到亏待的。”

大家看出李密不好意思投奔李渊,是因为不久前他还以狂妄的语气暗示盟主之位,如今却被打得无处容身,而李渊此时已经在长安称帝,风头正健,势力日渐强盛,李密自然觉得面子上实在挂不住。于是柳燮上前劝说道:“您与唐公李渊同族,一向交好,若不是我们阻断东面的隋军,他未必能顺利拿下长安,这可是您为他立下的大功劳呢!”王伯当等人也连声附和,这才稍稍安抚了李密,经过一番深思之后,他决定带人马投降唐朝。经过细细清点,跟随他突围出来的瓦岗军仅余两万人,李密幽然叹息,当即带着王伯当等人一起赶往长安。

见到“大弟”兵败来降,唐高祖李渊表示热烈欢迎,以最高礼仪招待,仍以“兄弟”相称。这还不算,李渊还将自己的表妹嫁给了他,这番热情款待一开始还真打动了李密,他感动地表示要好好为大唐做些贡献,以不辜负李渊真情。但不过几日,李密脸上笑容不见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