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火红的方正(13)

★★★

个人计算机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迅速普及,微处理器所带来的计算机和互联网革命,改变了这个世界,而其中最精彩的一页莫过于微软的崛起。比尔·盖茨自己说过:“如果当年王安能觉悟到PC的力量,就不会有微软的今天。”个人计算机和软件标准化成为大势所趋,当Windows这个开放的平台与IBM这个蓝色的巨人如影随形般地走遍全球的时候,它们自然就成为了标准,多少计算机业巨头,因为试图挑战这一标准,而迅速被潮流吞噬,王安没了,就连苹果也差点就没了。

在这样的大潮涌入国门的时候,王选怎么会闲着。

张旋龙曾多次感叹:“在中国IT界,王选教授是最早看到国际市场发展前景,并提出自主创新的科学家之一。”

从华光Ⅱ开始,王选就已经努力在整个产品的链条上,镶嵌上世界最先进的设备和元器件。这样的眼光支持着方正始终站在世界的前列。

20世纪80年代末,王选回过身来,仔细打量自己的发明,方正激光照排系统的关键技术,无论是照排控制器RIP,还是页面描述语言和排版软件,都是自成体系、自我封闭的,它只能在专业的印刷厂里,在专业的设备上,由专业的人员来操作,离开照排车间或文印室,就没有方正什么事了。它不兼容、不开放。而“兼容”和“开放”恰好是上一个十年中微软以及IBM在个人计算机领域所向披靡的最重要的关键词。

好在王选有一批出色的学生。

“郑民是我带的第一个硕士……当时他看了英文的PageMaker,是在PC机的Window1.04上开发的。仔细看完后他就对我说,Windows的界面比DOS有明显改善,而且提供了非常好的集成软件环境,应该开发基于Windows中文专业组版软件。当时Window1.04还很不成熟,功能远不如Macintosh(苹果机),但郑民那时候就把Windows看作是集成的环境,这个观点非常重要。”

王选十分看重郑民的这一想法,1988年的时候,就抽调了计算所的骨干,由郑民牵头,开始了基于Windows中文专业组版软件的开发。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