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再见了,谷登堡(10)

昆明是刘晓昆的根,七拐八绕的关系不少,到了晚上,就有消息传来,“真的已经签过合同了,北大那边也来过人,但是也没从潍坊手里抢过来,他们的培训一结束,《云南日报》就要付款了。”

“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王豫川瞪大了眼睛。

“人家说培训一结束,就要付款了。”

“你是说《云南日报》还没付款?”

“啊……好像是吧。”

“这就好办!”

接下来的事情让刘晓昆大开眼界。王豫川花了7万元,租了报社边上那座酒店的会议室,紧急专程从成都调来样机,专门为《云南日报》社开了一个激光照排的成果展示会。刘晓昆的任务就是在最短的时间里学会使用激光照排机,并找到北大产品优于潍坊之处,然后用最富磁性的语调、最强有力的理由,说动《云南日报》的头头脑脑。

晚上,王豫川把报社的相关人员都请到自己住的酒店,那可是全昆明最豪华的五星级酒店,酒席上,他让服务生开了一瓶2800元的XO,这阵势在那个年代绝对具有煽动性和忽悠性,结果,生生让潍坊已经煮熟的鸭子飞到自己的锅里。

这是一单价值380万元的生意。王豫川一分钱代理费都没要,他找到廖幼鸣,说:“这算我的入门费,这个生意我做定了。”

后来,刘晓昆说:“在《云南日报》之后,我在云南签了16个单子,几乎都是对方撕掉了跟别人的合同,然后跟我签的。”

16个单子,怎么签的?

再讲一段故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