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1985年底的时候,《经济日报》印厂整个工艺流程,从化铅到铸字、排字、铜锌版制版、拼版、压纸型、浇铅版,直到上铅印轮转机,一切都是铅的大循环,一切都处于铅污染的包围之中,日排字能力只有10万字,厂房面积约6000平方米。按照报社的发展规划,在“七五”期间,无论是扩版还是扩大发行量,印厂的规模必须扩大近一倍。但是,报社印厂地处王府井商圈,寸土寸金,扩容几无可能。
不久,国务院召开例会,安岗遇见了当时的电子工业部部长江泽民。他又对江谈了自己的设想,江泽民当即表示:电子工业部将给予全力支持!
回到报社,安岗指示手下拟文,请求电子部的帮助。江泽民见函立即指派办公厅主任和中国计算机技术服务总公司总经理一同来到报社面见安岗,并决定由服务总公司派出两名专家进驻报社进行技术性的实地调查。
两个月后,他们形成了《关于经济日报社采用计算机的可行性报告》,安岗签署后正式上报国务院。姚依林、田纪云两位副总理审批同意,并批给经济日报社450万元作为此项技改经费,其中关于采用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实现报纸印刷出版全自动化由国家经委纳入“印刷专项”。
1985年初,《经济日报》开编委会,安岗说:“鲁迅先生曾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士,我们现在就是要‘吃螃蟹’。报纸激光照排已纳入国家计划,我们投资,北大和潍坊计算机公司负责设计和试制,全靠技术创新,能否成功尚难预料,但要前进,就不能不鼓起勇气冒点险。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不是什么勇士,但这个决心一定要下。”
当安岗的勇气、王选的底蕴和国务院特批的450万技改费用在1985年这个特定的时刻相遇的时候,“748”决定性的战役就此开始,这后来被称为“中国第二次印刷革命的决战”。
1985年,经济日报印刷厂厂长夏天俊与山东潍坊计算机公司签订了购买两套大报版系统、一套书版照排系统的合同,同时与北大、潍坊、杭州的技术人员共同商定了报纸排版的栏数、行数、字数、字间距、行间距、字体、字号、版芯、花边、网纹等各种数据。所有铅排做不到的,照排都必须做到,铅排做得到的,照排要做得更加完美。
根据合同,潍坊将在一年内完成报纸排版软件的编程设计和各种基本字体的提供,杭州通信设备厂将在八个月内完成四路激光Ⅲ型激光照排机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