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两个五年计划(14)

★★★

中试,终于要开始了。

范慕韩的协调小组决定将中试环节继续放在新华社,并下拨了220万元经费。条件所限,中试车间是在新华社的地下室里搭建的。

华光Ⅱ机器刚搬进去没几天,邓力群、周培源、胡愈之和廖井丹就兴冲冲地来了,要看现场试排的情况。

邓力群拿了一份稿子,现场让操作员输入,然后由他亲自修改之后排版。结果10分钟不到,清样就出来了。邓力群高兴极了,对现场的工作人员说:“解决汉字激光照排对振兴中华民族文化可以发挥很大作用,印刷术是中国发明的,现在我们搞成了汉字激光照排就是继承了我们老祖宗的传统。一定要坚持搞下去,还要有发展,从现在可排小报到可排大报,从排普通书到排科技书,从印单色发展到印彩色。”

廖井丹也掩饰不住兴奋的神色,他强调说:“当前的关键是要把新华社中间试验这件事办好,今年是关键。”

见领导们都这么兴奋,陪同的新华社社长邓岗就提出:“还要再上一套系统,有了两套,就能保证印日刊不间断了。”

邓力群回身对经委协调小组的人说:“搞新东西总要投点资,希望经委、计委帮助解决。”

到了1984年夏天,新的中试车间建成,系统安装了两套主机。

范慕韩、王选与新华社约定,中试从1985年2月1日到1985年4月30日止,停止铅排,用华光Ⅱ连续不间断地编排《新华社每日新闻稿》和《前进报》,进入模拟正式作业。

那些日子,软件的设计已经让陈堃銶焦头烂额了,但相对于系统软件,硬件的困难更大。JEP-1型激光照排机和JY21型大样机都是杭州通信设备厂改装生产的,配置在新华社中试的系统中。但是,产品工艺差,系统极其不稳定,试排的时候,抖动、卡片、漏光的现象常常发生,排出来的大样黑压压模糊一片。沈忠康还记得:“有一次我们去检查中试进展情况,排版进行得很顺利,而到输出时,软片就是出不来,急得现场人员用脚踹机器,结果软片反而出来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