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光照排狙击战(15)

★★★

当一项项先进的技术逐步装备Ⅱ型机的时候,它所产出的效果令王选陶醉其间。

但是,他还是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样机的研制经费已经不多了。科学探索的高峰一个接着一个被踩在脚下,不断的成功推动着王选继续往前走。可潍坊总承厂不干了。

“当时总承单位潍坊计算机厂的个别领导认为已经投入了四年而不见效,对新一代系统什么时候能投产和在市场上盈利缺乏信心,因此对Ⅱ型机的研制不大支持,1982年干脆决定下马。”

闻听此讯,王选着急了。他赶紧求助电子部的各位要员。

“我马上找到电子部王昌茂,王昌茂说,正好副部长李瑞在山东,于是给李瑞打了长途电话。李瑞同志在电子部期间和后来一直热心支持这一项目,他立即找了山东省电子局和潍坊市电子局的领导,希望他们改变态度,继续全力支持‘748’工程。”

动摇的不仅仅是潍坊总承厂,还有每天在王选身边的人。

北大成立了计算机系,不少教师去了那里,后来大多又出国做了访问学者,有一部分人留了下来,但这时候又得为论文而忙碌,因为职称评定已经恢复,而论文则成了是否晋升的最关键要素。在此种情形下,“748”竟成了“不得人心”的项目。

张龙翔不得不恳请大家暂时不要出国,齐心合力把“748”搞好。他允诺:“项目成功了,凭我的老脸,一定送你们去加拿大做访问学者!”

还有陈堃銶,她也不得不暂时离开了终日陪伴在旁的计算机和她的爱人王选,因为多年极度劳累,她罹患了直肠癌,被送进了医院,亟须立即手术。

……

无论是“748”还是王选,到1982年的时候,都面临着一个很高的坎。那是一座陡峭的悬崖,王选、设备制造商和作为最终用户的新华社都在半山腰上。这座大山他们已经攀爬了八年,渐渐可以看得见云端之上的峰顶了,但此时,攀登者已经筋疲力尽,亟须补充新的能量,获得新的动力,唯此方能继续上行。

这是一个极为关键的时刻,他们甚至已经听见外国人日益逼近的脚步声,“咚!咚!”强健而有力,挟带着一股强劲的西风。不进则退,不进则亡。

此时此刻,王选,已经没有退路。

中国,也没有退路。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