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光照排狙击战(13)

★★★

中外之间的商业和学术交流在这时候展开,美、日专家和制造商也频频造访北大。王选先进的设计思想,每每让他们大感惊讶。

麻省理工学院的李凡教授仔细研读了王选的发明,他立刻看出了这一成果的价值。李当时正在指导研究生研究高分辨率汉字字形的信息压缩问题。他的研究生在论文中写道:“过去的各种方法都未解决汉字信息的压缩问题,或者是压缩率低,或者是压缩率高而质量不好。因而高质量的中文输出系统虽然有,但非常昂贵。在这种情况下,当中国的研究小组在1979年8月宣布他们的系统用了一种信息压缩技术,500万字节的存储量可以存储65万个汉字时,使人激动和印象深刻,总压缩率达1∶500,而输出质量无懈可击!”

李凡热情邀请王选到MIT(麻省理工学院)去工作一段时间。他的话颇有诱惑力:“在MIT,有最好的硬件开发环境,你可以把北大的工作在那里继续下去。”

日立公司专门致函北大,愿意购买王选的技术。

面对这扑面而来的热情,王选全都婉拒了。试想,如果当年王选真的随着那股强劲的出国潮去了美国,中国出版印刷史将会怎样书写?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