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王选的抉择(15)

到了来年的早春,新华社技术局的王豹臣和四机部的张淞芝一起在北大组织了一个会议,邀请新华社、四机部等机构的专家,正式听取了王选的方案介绍。2月25日,王选第一次来到新华社。王豹臣说:“新华社赞成用北大的方案。”

一线希望在向王选招手。

不久后,张淞芝给陈堃銶发来了一封信,信中特别写到了10个字——“山、五、瓜、冰、边、效、凌、纵、缩、露”,后来,10个字变成了11个,增加了一个“湘”字。张说,这是郭平欣钦定的“考题”,想实际检测一下不同风格和框架的汉字的压缩率以及复原后的文字质量。

“5月4日,我们接到了这10个字的信,当晚由会战组组长张龙翔召集全组会议,决定突击一个半月完成模拟实验。因为以前的软件模拟都是陈堃銶负责,所以这次仍由她主持。当时使用的是北大计算中心的6912中型机,白天有教学任务,只能利用深夜和清晨四五点钟上机调试程序,纸带、宽行打印机和内存又经常出错,所以非常紧张和辛苦。陈堃銶的血压也一度降到70/55。……6月11日,郭平欣、张淞芝、新华社王豹臣、国家出版局副局长沈良等来校参观表演,郭局长看后很满意。”

郭平欣说:“质量完全能满足正式出版的要求。”

但是,满意又能怎样?江青、张春桥正在批“条条专政”,四机部不可能直接给北大下达任务。此前,精密照排项目的研制任务已经下达给了北京市出版局和新华印刷厂,这一结果怎么可能轻易改变?相关方面一定会采取措施加以抵制。

丛中笑在《王选的世界》一书中记录了后面发生的事情。

“意想不到事情发生了:一份北京市的红头文件正式下达给北大,明确规定‘748’工程采用二代机方案,要求北京大学承担二代机的排版软件研制任务。这份文件印刷精美,还盖了三个大印,显得威风凛凛……这份红头文件等于封住了四机部的口。”

文件同时规定,新华社作为第一用户,将参与二代机的研制。这等于断了王选与新华社的合作之路。

但郭平欣不能任由这种局面继续。退一步,进两步,抗战时,郭曾跟随周恩来在重庆与各种势力周旋,今天,他同样打算在“748”开辟第二条战线。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