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 子(2)

如果有时光隧道,如果我们能够穿越32年的光阴,同样在这一天,我们可以看到同样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幕。北京大学的王选老师正匆匆赶往光明日报社,他将与《光明日报》记者朱军一起,完成一篇重要的报道。这一文章与证券无关,与资本市场无关,却与未来中国印刷业第二次革命息息相关,与未来的北大方正息息相关。

此前,在汉字信息处理领域的技术最前沿,王选已经苦苦追索了四年。

1979年夏天,王选终于研制成功了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的主体工程,从激光照排机上输出了一张八开报纸底片。但是,依然没有媒体看好这一项目的前景,传媒界和出版界都在翘首期待着英国蒙纳照排机的来临。此时,唯有《光明日报》作出了不同的选择,他们决定在1979年8月11日的头版头条刊出王选的消息。

《光明日报》记者朱军在王选逝世的当天回忆起了这一天的情景:

“……此前我与国家计委严谷良等研究过,必须赶在外国产品进口之前,大力支持‘748工程’,当然,我作为《光明日报》科学部负责人,早已从科学院方毅院长、北大周培源校长以及北大多位领导人那里得到‘可以报道’的许可,然后在报社编前会上阐明这组报道的重要性,要求留出一版版面,第二天见报。王老师还记得,当时我写一张稿纸,即送工厂排字,打出小样集体修改讨论,一直忙到凌晨三点多,拿到第一张报纸大家兴奋不已,王选后来又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在准备那篇报道的过程中,我和几位同事与《光明日报》记者朱军同志一起熬夜,度过了一个难忘的通宵,第一次体会到了报社编辑的辛苦,也促使我后来积极推进报社采编流程的电脑管理。 ’”

王选后来写道:

经北大和协作单位的共同努力,1979年7月27日输出了一张八开报纸样张。当时新闻界认为这一成果很不成熟,不宜报道,只有朱军同志执笔写了长篇报道,刊登在1979年8月11日头版头条,通栏大标题是“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获重大突破”,副标题是“我国自行设计的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主体工程研制成功”。所用标题字号之大当时是不常见的。朱军还在头版编发了评论员文章和小报样张的照片。……《光明日报》把原理性样机称为“重大突破”,力排众议如此大张旗鼓地报道,对我们研制者起了不小的鼓舞作用。在以后的十年内,我一直在告诫自己要对得起这一报道,要用今后发展的事实证明这确实是一个重大突破,证明这一报道是及时和完全如实的。

……

这是中国第二次印刷革命的起点,也是北大方正的真正原点,七年后,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一个小苗终于破土而出,那是1986年。小苗飞速长大,不过那时候它还不叫方正,它真正有了“方正”这个大名是后来的事情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