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漫漫南征路(6)

起义军在潮州、汕头陷入敌军重围。身罹重病的周恩来神志不清时还在喊“冲啊!冲啊!”

起义军在汕头立足未稳,敌人的重兵就在潮汕周围悄悄地集结了。当时统治两广的是国民党第八路军正副总指挥李济深和黄绍竑。他们倾注全力来对付起义军:陈济棠率领粤军主力第四军十一师、十三师和蒋介石麾下干将薛岳新编第二师从广州出发,向粤东推进,会合王俊的警备旅,乘起义军直入潮汕的机会,抢先占领了原来可作为潮汕屏障的揭阳、汤坑(今丰顺市)一带的有利阵地;黄绍竑率第七军两个师在粤北渡过韩江上游,绕道窥伺潮汕的后背;钱大钧部留在梅县以东的松口镇,监视并牵制留守三河坝的起义军。

9月26日,根据前委决定,起义军集中主力迎击来犯的粤军,继而进军夺取梅县,西占海陆丰,再进占惠州,最后占领广州。由于这时第二十五师约3000人已留在三河坝,第二十军第三师约1000人留守潮汕,能调赴前方的只有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和第二十军第一、第二师合计约6500人。兵力只及当面敌人的三分之一。

28日,起义军主力在揭阳县同东进之敌遭遇。将敌击溃后,继续向汤坑推进。之所以决定向汤坑进击,是因为有情报说敌人在汤坑一带集结了1000多人,准备依仗有利地形进犯潮汕。汤坑地区是一片丘陵地带,起义军一路仰攻,处于不利地位。但将士们士气旺盛,作战十分勇敢,一交手就击破了王俊部的警备旅。这时在战地上拾得敌军计划,方才获知敌军的后续兵力多达1.5万余人,远较预计为多。这样就形成了敌军兵力集中,我军力量分散;敌军人数众多,我军数量上明显处于劣势;敌人居高临下,我军仰攻;敌军以逸待劳,我军长途奔袭、人马疲惫等这些军事上的不利形势。

29日晨,起义军又发起强攻,夺取敌薛岳部新编第二师控制的一片山地。这时钱大钧、黄绍竑的后续部队陆续到达了,敌人利用优势兵力和有利地形继续顽抗。起义军反复发起冲杀,同敌军展开了白刃战,终将薛岳部四个团击溃,包围了薛岳的师指挥部。眼看就要全歼薛岳部,起义军中一名营长欧震叛变,率部在阵前倒戈,致使汤坑之战起义军失利。萧克后来回忆说:“这是一场罕见的恶仗。从天亮到黄昏,你攻过来,我攻过去,拉锯似的相互冲锋,双方伤亡都很大,但谁也攻不动对方的主要阵地……营长廖快虎被敌弹击中,传令兵要背他下阵地,他坚决不肯,面对敌人坐着,表示决不后退,最后牺牲在阵地上”,萧克连“在战前有兵70人,现(战斗结束时)已伤亡过半……汤坑一仗,是南昌起义从胜利到失败的转折”。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