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祖籍是安徽的绩溪,光绪十七年(1891)十一月初十生于上海。他的祖上是个小茶叶商,到他父亲这一代,已经成为官宦之家。他的母亲是父亲的第三房妻子,17岁时嫁给了47岁在外做官的父亲。他是母亲唯一的孩子,却是父亲的第七个孩子,他有三个哥哥,三个姐姐,其中二哥胡绍之对他帮助最大。
梁启超与胡适是两代人。胡的母亲和梁启超同岁。光绪十五年己丑(1889),胡适出生的前两年,梁启超已经中了举人。光绪十七年辛卯(1891)十月,19岁的梁启超到北京与李端蕙完婚。这时的梁启超已经经历了“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两大人生美事,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大约两个月后,胡适才呱呱坠地,来到人世间。
13岁以前,胡适在家乡读书,除了传统的蒙学课本,还读了一些经书和史书,也读了一些当时的白话小说。13岁那年,他带着一肚子线装的旧书,离开家乡,来到上海。那是光绪三十年甲辰(1904),那时的梁启超,自戊戌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已有六年,他创办的《新民丛报》,也已挂牌两年,他那充满激情和魔力,且明白晓畅的文字,正风行于华夏,激荡着国人的一腔热血,他也被人们看作是舆论界的骄子和明星。
胡适初到上海,入的是家乡人办的梅溪学堂。在这里,他第一次读到了梁启超写的文章。当时的情形很有些机缘巧合。据说,入学之初,他被编入小学第五班,差不多算是该校最低的一级。但由于他此前有过九年的乡村教育,积累了一定的旧学知识,渐渐为老师所赏识,“一天之中升了四班,居然做第二班的学生了”。(胡适:《胡适自传》,43页)胡适为此很有些自得,但当天的作业却让他为了难。这一天恰是作文的日子,黑板上赫然写着两个题目:
论题:原日本之所由强。
经义题:古之为关也将以御暴,今之为关也将以为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