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成本(2)

在20世纪,各国的军事开支先有增长,之后再次回落。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财政支出的军事支出程度之高,军事开支与非军事开支之间差距之悬殊,让人难以置信,而这恰恰也是战争的本质。可收集到的数据表明,各国财政军事支出程度回归到现代早期的高度。在1917年战事高峰期,俄国的军事开支占中央政府预算的96%,英国为90%,德国为86%,意大利为83%,法国为71%。即使美国的军事开支占比也开始史无前例地上涨,并在1919年达到62%的峰值。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间歇期中,无论是从绝对值还是相对值上看,各国都削减了各自的国防预算。1923~1934年,英国国防预算占比始终保持在1/5以下,并在1932年降到了15%的低值。1928~1931年,德国该比例降至1/10不到。即使是墨索里尼时期的意大利,在入侵阿比西尼亚之前,也维持着不到1/5的军事开支比例。较为讽刺的是,1920~1935年,法国的军事开支占比位列欧洲榜首(平均每年为30%),不幸的是,这笔资金没能充分投入到新式飞机和坦克上,虽然有精心构筑的防御工事,但缺乏足够的空中力量和装甲部队的军队,是无法抵御德国1940年的闪电战的。

二战前后,各国无疑出现了剧烈变动,但由于军事开支和民用开支之间界限模糊,我们无法将这种剧烈变动加以量化。根据英国颇为古旧的预算制度,其国防“配额”占总开支比从1932年15%的最低点上升到了1938年的44%,在1944年达到峰值84%。德意志第三帝国接手政权时,军事开支占比不到1/10,但从20世纪30年代起,纳粹在重整军备上究竟花费了多少一直难以确定。在对1933~1938年的德国军事开支的估算上,曾任帝国银行行长西亚尔玛·沙赫特认为是345亿马克,民主德国历史学家库克金斯基的估计为前者的两倍。希特勒在战争爆发时为威慑敌国,声称已为军事开支投入了900亿马克。对该数据(不含为日后提高军事力量的工业投资)较为可靠的估算为480亿~490亿马克,这个估算基于曾任德国财政部部长的史威林·冯·克罗西克伯爵的证词。若按这个估算值折算军事开支占比,可得出德国的军事开支占比从1/10上升到1/2之多。战时该比例数据同样较为模糊,但基本为3/4(1940~1944年)。日本的军事开支占比起点较高(1931~1932年为31%),并早在1937~1938年就已达到了70%。

轴心国战败之后,各国军事开支的下降趋势因为“冷战”而并未维持多久。英国军事开支占中央政府预算之比在1949年降至21%,随后在1954年升到38%的战后高点,同年也是法国军费预算的高峰年。殖民地纷纷独立造成英法的“萎缩之痛”逐渐褪去,到苏伊士战争时,英国的国防预算已经开始下降,而法国的国防预算也在奠边府之战后迅速下降。到1968年,英法两国的国防开支占比为1/5。英国国防开支下降的趋势在撒切尔执政期间也未停止,其占比从1975年的10%略微上升到1986年11.8%,但在1990年又回落到10.7%,而在1997~1998年,该比例仅为7%,这也是自玫瑰战争以来英国历史上的最低点。

但是,上述任何一组数据都无法告诉我们军事开支在经济上的相对重要性。确实,由于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国家开支的性质都起了深刻的变化,故而这些数据难以告诉我们任何有意义的事情。比方说,为了使1870年后英德两国的数据具备可比性,我们要将德国各州的开支加入联邦政府的总开支中去。另一种办法是,将国防预算与(包括各级政府的)公共事业支出相比,得出两者的比例关系。表1给出了过去100年里各国的军事开支占各级政府公共事业支出之比,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英、法、德的军事开支占比均从1/4左右降至1/20左右。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