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人口

如果我们来看军事动员程度的话,即军事人口占总人口之比,那么两次世界大战时期与近代其余时期之间的显著差异就一目了然了。从绝对值上说,20世纪的军队达到了史无前例的规模,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力量或许要算1945年的苏联了,其人数达1 250万之众。相比而言,英法百年战争时期的参战人数则很少超过1.2万人。而即便在今天,经过15年的裁军之后,美国军事人口仍达140万。

但这些数字很难告诉我们军事动员的相对程度。18世纪,英国的军事人口占比最高纪录为1780年的2.8%,其时英国不仅在和它的殖民地美国作战,同时还在与法国、西班牙以及荷兰交战。而在较为和平的年份中,英国的军事人口占比则降至不到1%。18世纪的法国,它的军事人口占比呈下降趋势:从1710年的1.8%降至1790年的0.8%。奥地利军事人口在整个18世纪始终保持着1%~2%的比例,这个数字远低于普鲁士的比例。1760年,普鲁士的军事人口占比高达4.1%。而拿破仑的“战争革命”将所有国家都带进了军事高度动员状态,1810年英国的军事人口占比超过5%,普鲁士为3.9%,奥地利为2.4%。

相对而言,19世纪军事动员程度较低。除了克里米亚战争期间的俄国,内战时期的美国,以及1870~1871年普法战争时期的法国和普鲁士,在1816~1913年并无哪个大国的军事人口占比超过2%。在1912年前,除了1855~1856年、1858~1863年、1900~1902年,英国的军事人口占比始终低于1%,并在1835年降到了0.5%的低点。平均而言,1816~1913年,奥地利和皮埃蒙德(意大利)的军事人口占比均低于1%,普鲁士、法国、俄国的军事人口占比也低于1.3%,而美国仅为0.2%。即使在1913年这个普遍被认为是军备竞赛的年份中,也只有英、法、德的军事人口占比高于1%。

一战期间,各国的军事人口占比达到了历史最高点。在战争动员高峰期,法国和德国的军事人口占比超过13%,英国超过9%,意大利超过8%,奥地利和匈牙利的数字略高于7%,俄国稍低一些。战争一结束,各大国纷纷大幅度裁军,平均而言,只有法国军事人口占比超过1%,而英国该比例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达到0.7%的低点,1932年的苏联为0.33%,美国也恢复了它19世纪的军队水平。根据1919年的《凡尔赛和约》,德国被强行裁军,之后德国在提高它的海陆空军事力量上颇费了些时日,直至1938年,德国的军事人口占比才超过1%。意大利由于入侵阿比西尼亚,军事人口占比在1935年达到3%,但在二战前夕,该比例又回落至约1%。

出人意料的是,在1939~1945年,没有哪个国家的军事动员程度达到法国在1940年的水平(军事人口占比仅略低于12%)。德国的高峰值为1941年的8.3%,低于英国1945年的10.4%。同样值得注意的是,1941年苏联军事人口的比例为7.4%,低于美国的8.6%。一战期间,德国将人力过多地投入军事,导致工业劳动力人口锐减,相比之下,二战期间劳动力的配置似乎更为均衡。

与1815年和1918年的两次战后时期不同的是,1945年二战之后各国并没有采取快速持续的裁军行动。以苏联为例,它的军事人口占比从1946年的1.5%反弹到1952年的3.1%。美国该比例则从1948年的0.9%跃升至1952年的2.2%,而达到战后高点。英国军队因为朝鲜战争略有增长。法国该比例也由于殖民地独立冲突而攀升到2.2%。

然而从整体来说,各国在“冷战”时期的军事人口占比在稳步下降。德国、意大利和奥地利在1947~1985年的军事人口平均比例要低于1816~1913年。即使是苏联,该比例也未超过2%。此外,华沙条约组织的解散和苏联的解体导致各国的军事动员程度恢复到两次大战之间的水平,在某些情况下更低。1997年英国军事人口占比为0.37%,达到自1816年以来的最低点。而法国当前0.65%的军事人口比例也成为自1821年以来的最低值。

由此看出,军事动员比例是在一条相对稳定(从长期看呈下降趋势)的基线上做剧烈波动。近代战争,特别是世界大战,迫使军事人口上升,其涨幅虽大但不持久。正是由于战争的间歇性和非周期性的特点,导致它对财政和政治体制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