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心中存净土,刹那莲花开(1)

生活总是轻易让我们误解:无一处是宁静,无一处可休憩;无一处是祥和,无一处可欢欣。生活的得失、人情的伪善、世事的浮沉……世界一直熙熙攘攘,我们四处奔波,浑浑噩噩,忘记了灵魂最初与最终的所在。

生命的真谛也许在于一个单纯的微笑,在于一个甜美的声音;也许在于春夜的飞花,在于秋日的枯黄;也许在于静候日出,也在于品味日落。我们当有这样的一份觉悟: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我们自己又是什么,人生究竟会是什么,而怎样才能更有意义。这份觉悟很难在喧嚣的氛围中体会到。当我们漫无目的地挣扎时,如果不能给生命一个完整的定位,就会轻易地迷失在人生的道路上。

在灯红酒绿的虚无中,我们是否感觉到自己已迷失得太远;在是是非非的牵绕中,我们是否一直都抱怨得太多;在喧嚣浮躁中,我们是否已感觉困顿得太久。世界的膨胀总是让我们的情绪发酵,因为生活而忧愁,因为工作而不满,又因为爱情而伤怀,在人生的诸多况味中,我们一直苦苦挣扎。然而这并不是因为我们曾经走进了世界,而是我们不曾走出这个世界,不曾学会远离,所以注定受伤。

诗人海子眼中的精神家园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那里,他可以喂马劈柴,关心粮食和蔬菜;陶渊明则在世俗的黑暗中找寻到了心中的桃花源,那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竹林七贤也走进远离是非的青竹之中,在那里可以不拘礼法,饮酒纵歌。是的,每个人都需要一片让灵魂休息的精神家园。

受缚于世界的规则,受制于生活中名利的纷扰,这是人生的常态,只不过区别在于:一个是被束缚中的无奈,一个是作茧自缚的困扰,但结果是一样——我们无法走得更远。一个灵魂究竟能够走多远,决定权不在于它的强韧度和生命力,而恰恰在于它的自由度。倘若你愿意让自己的思想和灵魂更加独立自由一些,也许就可以逃离困扰,也许就可以走得更加轻松。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将自由提高到了人性的高度,而心灵的自由无疑还要更高。

当然,一般的人并没有这样高的追求和领悟,但也需要保持自己的特性,保持自己心中的那一份纯真和向往。只有当自由被渴慕时,灵魂才更加有魅力。每个人都希望能尽情享受当下的人生,而且只是一些平凡而卑微的愿望。诸如:唱一首简单的歌,做一些轻松愉快的事,想一些惬意舒心的问题,虽然平凡但却自由。当你试着逃脱世俗的牵绊时,也许就会发现:原来有一种生活叫做简约,有一种幸福叫做简单。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