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诚信为社会之基(5)

《国记》编成后,被刻在石碑上立于通衢大道旁。没有想到的是,很多鲜卑贵族看到那些历史后,无不愤怒,纷纷跑到太武帝那里去告状,指控崔浩有意暴扬国恶。于是,魏太武帝便命令将崔浩下狱问罪。但是,崔浩对自己所犯何罪,并不明白。太武帝亲自审讯他时,他竟惶惑不能应对。据《魏书?崔浩列传》记载,公元450年7月5日,魏太武帝将崔浩诛杀,在送往城南行刑时,“卫士数十人溲(撒尿)其上,呼声嗷嗷,闻于行路。自宰司之被戮,未有如浩者。”当时,崔氏是名门世族,在诛杀崔浩的同时,崔氏同族无论远近,姻亲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都被连坐灭族。后人称之为“国史之狱”。

魏太武帝开始时修史的态度不可谓不正确,及至后来提刀杀人,又不可谓不血腥。由此可见,对历史讲真话,坦诚地面对历史,是一个多么困难的事情。自古以来,意欲粉饰篡改历史者,何曾绝迹。但是,历史也一再通过实践证明,只有真正的历史,才是经得起推敲的,越是想千古流芳粉饰历史者,往往最后遗臭万年。这是因为,人民群众始终是历史的主体,任何官员,无论其一时的权位有多大,终究只是历史中的一小部分。对待历史,最好的方式,就是坦诚面对,忠实于历史。要想求得青史留名,就要真正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做好每一件事,而不是想着怎样去粉饰。

在美国,有一本叫做《老师的谎言 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的书,自1995年初版以来,各种版本共销售了一百万册。这本是一本讨论历史教科书的严肃的学术著作,其主题是揭露美国至今为止的历史教科书中存在的谎言、错误和对历史真相的隐瞒,但它竟然有这么大的销量,激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反响。可见,人们对于历史真实的探究有多么的强烈。也更说明了,坦诚面对历史,对历史负责的重要性。

官员由于经常身处历史的重大事件当中,更应该有这样明确的思想,以之为一种基本的道德素养。从以下几个不同时期的事件中,我们也可以更清晰地看出,官员该怎样以忠诚老实为本,给历史留下真实的资料。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起草该决议的过程中,按照体例安排,是需要把粉碎“四人帮”以后的几年历史也总结进去的。在这几年被称为“徘徊”状态的历史中,华国锋有过一定错误。这就存在一个问题,要不要点华国锋的名。后来,邓小平明确指示:“需要点华国锋的名”。最终,《历史决议》对华国锋的功过做了比较恰当的评价。当时的共识是:这样做,既是对历史负责,也是对华国锋本人负责。华国锋同志去世后,中央对他的历史贡献做了进一步评价,党史学界对也他做了更具体科学的分析考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