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忠诚老实是民之本更是官之本(2)

继毛泽东在延安对全党提出“老实”的要求,上世纪60年代时,在大庆油田还产生了著名的“三老四严”精神,其中的三老即“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这一口号提出后,很快成为全国各行各业学习的榜样,也成为那个年代的时代精神。

在2001年颁发的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诚信”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 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离开了诚实守信,一切都无从谈起,强调忠诚老实,是构建社会道德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突出问题的迫切要求。

特别是,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整个社会的诚实守信也是市场秩序的保证。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信经济,这是市场经济的内在属性。如果一个社会中的公民没有普遍地具有忠诚老实的品德,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就不可能得以协调。

2. 忠诚老实是为官之要

宋时的程颐、程颢在《二程集》中就曾提出“欲当大任,须是笃实。”即要想担当重要的职位,必须忠诚务实。职位越高,对忠诚老实的要求也就越高。为官者,应该比一般老百姓具有更高的忠诚老实的道德要求。中国古代对于封建皇帝的要求中,不是严格到“天子无戏言”吗?

中国共产党的《党章》中明确规定,“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是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之一。这种要求,既是由党的宗旨和使命所决定的,也会为党掌好权、执好政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邓小平曾在一次报告中说,“一个革命者,是不是忠于党,忠于人民,就是看他是不是老实,是不是实事求是。忠诚与老实就是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一个自觉的革命者无论何时何地,在何种情况下,都要做到忠诚老实,对党要忠诚,对群众要忠诚,要老老实实地说话,老老实实地办事,老老实实地做人。”

官员身处一个严密的组织系统之中,不仅要做好上传下达,更要做好各种民情民意的调查研究。这些事,无不需要诚实而为,来不得半点虚假。

同时,官员还身处“庙堂之上”,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超于常人,常涉重大事务,若不忠诚,必不能尽力,极端者甚至可以背叛祖国、背叛信仰,失去气节大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