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与答(3)

其次,空性不是指断灭,不是要守着一个“空洞洞”。《金刚经》云:“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看,佛陀并没有教我们学了一个“空”就抱着这个“空”的概念不放,什么也不做,什么也看不上。“色即是空”,极乐世界是空性的,向往净土之心也是空性的,而“空即是色”,空性不坏显现,空性与极乐世界、求生净土丝毫也不矛盾。

只有圆满无上正等觉的佛陀,才真正跳出了因果的牢笼,自由自在。佛陀虽然不作意世俗因果,但在众生面前又自然不逾越世俗因果的规律。而我们这样的凡夫,完全受因果的支配,更应该谨慎取舍因果,尊重因果的规律。对阿弥陀佛有信心,发愿往生净土,因缘具足就能往生阿弥陀佛的净土。一般人仅仅听闻空性的道理,没有实际的修证,烦恼不会自动清除。如果对佛没有信心,也不发愿往生,自己也没有清净业障、尽除烦恼,那么就只好继续在六道中轮回。因果就是这样,不会错乱。在见解上,我们不怕高卓;在行为上,我们要敬畏因果。

问:若极乐世界如上师所描述那样美好,是否又给了众生另一执念,对极乐世界的执念?

答:以前做家具或房子的时候,要把一个楔子拆下来,方法是用另一个楔子去打它,这叫以楔出楔。手上扎了刺,用另一根刺去挑,就能把它挑出去。同样的,要初学者一下放下所有执着是很难的,所以佛菩萨方便接引,以执着去执着,教我们先用对净土的执着去除对轮回的执着,等真正往生净土之后,花开见佛,至少是现见空性初地菩萨的境界,自然没有了对净土的执着。

我们凡夫这一颗心就没有不执着、不攀缘的时候,不仅会对净土执着,佛陀教授的任何一个法门,我们都可能对之执着。佛陀说“无常”,我们便执着于断灭;佛陀说“常”,我们便执着于恒常主宰;佛陀说“空”,我们便执着于虚无。其实,“无常、苦、无我、不净”也好,“常、乐、我、净”也好,都是为了对治我们的执着。

净土法门甚深微妙,根本不是我们凡夫以分别心随意揣测,能尽知其殊胜之处。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老修行,无论是普通根器还是上根利智,都可修学净土法门,得真实惠益,所以恒沙世界无量诸佛莫不赞叹阿弥陀佛极乐净土,劝导众生发愿往生。在我们这个世界上,藏地汉地,古往今来,持教大德、大成就者,积极倡导净土法门的,不计其数。像我们每天念诵的《课诵集》里就有近现代藏地著名的大成就者、不舍肉身直接飞往清净刹土的乔美仁波切所作的《极乐愿文》、大圆满祖师、文殊菩萨示现人间的麦彭仁波切所作《极乐愿文》,当代宁玛巴最伟大的上师法王如意宝一再发愿:凡与他结缘的众生都能往生极乐世界。这些无论在见地还是修证上都令我们高山仰止的大成就者们,如此倡导净土法门,难道他们都执念深重、不明白空性为何物吗?七岁就造出《定解宝灯论》的麦彭仁波切,难道还要我们去提醒他不要执着吗?

佛陀悲心恳切,开示此易行难信之净土法门,使凡夫能不经累劫苦行,借佛威力而得出三界、解脱轮回,我们应该珍惜感激。

问:把往生净土称为横出三界,这个“横”字怎么讲?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