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1)

皈依

因为众生的根基不同,所以释迦牟尼佛安立了八万四千法门,毫不夸张地说,所有众生都能在佛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修持方法,而如法皈依是开启一切正法之门, 是修持这些佛法的前提。

皈依是誓愿将佛教作为自己的信仰,跟随佛法僧三宝修学正法。当一个人真正从内心生起皈依三宝的善念时,这一定是往昔行持过很多善业的显现。

有人认为“佛祖心中留”就可以,没必要非皈依不可。心中有佛很好,也是往昔积累诸多善业的显现,但这还不够。皈依是寻求三宝的加持,从六道轮回中获得解脱。不寻求皈依,就像掉进大海的人不主动寻求救护,无法获得三宝究竟的加持。

有些修法一定要有传承才能修持, 没皈依的人不能得到传法和灌顶,即使求到也不能如理如法地修持。皈依以后再求法,这才如理如法。

印度大成就者阿底峡尊者曾说:皈依的戒体是居士戒、菩萨戒和密乘戒的基础。不具备皈依戒,其他的戒体都无法得到,所以也不能修持相应的法门。佛法包括教法和证法,不实际修持无法实现解脱轮回。

阿底峡尊者是印藏公认的持教大德,也是在藏地开创佛法后弘期的领袖。他到藏地后,在法会上几乎首先都是宣讲皈依,被称为“皈依班智达”。这样的大成就者如此重视皈依,可想而知皈依的重要性。

在上师面前按照仪轨受持皈依的戒体,才是真正的皈依。没皈依的,就算自己平时烧香拜佛、持诵经文,也不真正是佛教徒,只有在皈依后才真正成为诸佛菩萨的弟子。

凡夫的心很不稳定,如果不如法皈依,今天还在拜佛,明天也许就失去对佛法的信心。

当你决定敞开心胸,毫无成见地向佛陀学习解脱之法后,需要在一位具有教法传承的修行者面前以身体和语言的行为庄重地表达自己的决心。这样,你的决心将融入无数前辈、同辈及未来学佛者的决心之海,它不再是你一个人的决心,而是无数人共同的决心,并与佛陀的圆满智慧一脉相承。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