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序(2)

因此,我决定写《驱动力》这本书。本书总结了近 50年来有关积极性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并且希望这些知识可以帮助个人和公司转变自身行为,将行为水准提升到新的高度。

尽管如此,这本书 2010年在美国率先出版时,我已经做好准备迎接一场口水大战。毕竟这本书的核心思想与美国盛行的商业智慧相悖。无论企业规模大小,大多数领导者都认为无止境的外在动机是激励人们的最佳方式,他们把这个叫做“胡萝卜大棒”。

然而,世界各地社会科学家的研究结果却与这些领导者的观点大相径庭。诚然,传统的激励因子,也就是我所说的“如果-那么”型奖励(“如果你做这个,你就能得到那个”)对于很多简单机械的推算型工作很有效,但对于现代经济赖以为生的需要创造力和概念思维能力的复杂右脑工作来说,这些激励因子大多没什么效果。

让我惊讶的是,我预想的大战并没有发生。相反,读者也告诉我他们一直怀疑传统激励因素的效果,只是苦于没有证据,而现在终于有证据了。他们知道企业有更好的方法来持续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他们有一个又一个的例子说明已经有很多公司采取了不同的激励方式。最重要的是,经济危机对欧美的影响比对中国的影响要大得多。人们知道,他们不能再继续用没有效果方法却还期待出现不一样的结果。他们需要把自己的驱动力系统升级到 21世纪,新系统必须的核心不是胡萝卜加大棒,而是自主、专精和目的。

我想中国读者也会有类似的反应,他们也明白转变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势在必行。毕竟,中国是 21世纪最有希望的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非常惊人:自 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GDP增长一直在 10%左右。中国企业不仅在国内实力强劲,而且在世界各地也是如此,它们重塑了国际商业局面。中国正在崛起的中产阶级很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群体,中国的城市每个星期都会有新的面貌,高楼大厦也不断出现在城市的地平线上。

这个疾速驶向未来的国家应该不会依靠从前的激励方式。事实上,中国企业已经打破了传统路线,开始从大规模生产发展到大规模定制,而这种定制模式需要更多的判断力和创造力,其复杂程度更高。它也将根据现有的科学研究成果,开发一个能够促进企业发展的驱动力系统。

此外,自主、专精和目的是超越国家和语言界限的概念。这些概念不是美国的想法也不是中国的想法,它们是人类的理想。人类的天性决定了他们会寻求对自己命运的掌控权,希望自己引导自己。无论是住在上海还是芝加哥,人类都希望能在有意义的工作上有所成就。此外,无论在哪里工作和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想奉献,都想改变世界。科学研究显示,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最明智的策略就是强调我们的共性。如果世界第二大经济也认同我们的观点,必定意义深远,影响广泛。

最后,再次感谢本书可以在中国出版,让中国的读者也能读到这本书,衷心地希望你们喜欢这本书。更重要的是,希望你们能把这本书的理念应用到实践当中。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