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方客户,也就是投资人,对于华尔街上的投资银行来说,曾经是它们的衣食父母,只有通过服务它们,华尔街才能赚取高额服务费。买方的大基金一向了解如何利用它们的影响力来左右投行:例如富达这样的大基金通常都不用向投行承诺对股票的持有期,在一些特别成功的上市项目中,它们也会急功近利地尽快倒手套现,赚取短期利润。所以到了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开始有影响力时,这些投行转过身去取悦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也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这些新兴势力与原来的买方客户却是非常不同的。这些对冲基金及私募基金通常是由经验丰富的前交易员甚至投行的前高管创立的,他们本身就是华尔街的资深人士,而且他们的业务模式究其根本就是通过交易本身来赚钱。比如收购基金不会把资本用在开发概念汽车或生化研究上,而是收购公司或者公司的一部分股份,等到价格上涨就卖掉。对冲基金不可能长期投资在美国人民退休储蓄里,它们要做的就是尽快地赢利,赢利后马上退出。华尔街上的新兴势力不仅仅是有新的名字而已,他们确实是一个新的族群,他们极其了解这个行业的游戏规则,知道如何在华尔街金融操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找到获利空间。麦克纳马拉回忆道:“当你在谈判桌前坐在某个收购基金总裁的对面,你知道他是一位了解你全部工作内容的资深投资银行家;你知道他能给你带来很大的交易量,这意味着天文数字的佣金费用;你知道如果你不能成功地留住他,那么下一家要和他会谈的银行会有多么的高兴。所以在这时候你知道,不论他要求什么,你都会答应。”
杰弗里·阿里卡莱是T. Rowe Price公司的投资组合经理,他的专业领域是金融市场的投资项目,例如保险公司或投资银行。他对这个行业非常了解,对于市场趋势也是胸有成竹,可是他仍然认为这个领域的客户尤为难以对付。“投资银行都明白,像我们这样的共同基金永远不会打电话给他们,相约见面,然后给他们开一张50万美元的支票,感谢他们帮我们赚了不少钱。”阿里卡莱评论说,“这种情况在我们这个行业里听上去像是个笑话。然而对冲基金却是真的这么做的,他们还会跟投行的人说,以后的合作会给投行带来更多甜头。这样当然就能吸引住投行了,只要一个电话,那些高盛或摩根士丹利交易部的人就会把他们的要求当做圣旨来操作。相反,要是T. Rowe Price公司有什么需求,打几个电话是不管用的,我们的耐心也就慢慢地被培养出来了。现实地说起来,我们给他们付费都要延迟几个月,而且付的总额和对冲基金根本不能相提并论,那些投资银行家们要是只靠我们付的这些佣金,是永远升不了职的。”像T. Rowe Price这样的公司在尽量让自己不要依赖投行,它们会自己建立市场研究部门,甚至交易部门,其目的就是为了尽可能地压缩佣金费用。没有收入激励,华尔街自然不再像以前那样对传统买方客户言听计从了。
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华尔街开始越来越关注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客户,这与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所设想的金融市场发展方向是背道而驰的。然而华尔街是务实主义者,所以T. Rowe Price的投资经理法斯科夫虽说有抱怨却还是能够理解,为什么摩根大通的尼尔斯拒绝向其出售杠杆贷款产品。可是投资银行这种一味迎合对冲基金的做法是非常让人担心的,加上整个投资银行业唯利是图的实用主义,一旦走向极端,那么华尔街这个金钱网络就不再对整体经济具有公共事业的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