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学院教授塞缪尔·海斯曾经对华尔街投行及其企业客户之间的关系破裂作过深入研究。海斯教授在这方面是最著名的专家,他是哈佛商学院的名誉教授,同时也是哈佛商学院希夫投资银行学院院长,是专门从事华尔街研究的研究员,曾经出版过七本关于华尔街运作的书籍,并发表过无数的研究报告,他也曾经作为美国财政部政法司、美国证交会及各大公司的高级顾问。他本人也曾经担任其母校投资基金的主席,还是伊顿·万斯家族共同基金的前任主席,这些经验使他对于金融系统的买方非常了解;他也曾经就职于爱德华琼斯经纪公司的顾问委员会,对于卖方的运作,海斯教授也相当清楚。他从1970年开始对华尔街的功能及运作方式作深入研究,那个时候是华尔街把其金融中间人角色发挥得最好的时候,那时银行及其客户之间的长期信任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当一个企业的老总需要发行债券或出售股票从而募集资本的时候,常常一个电话打给他一直合作的银行专门负责其公司业务的客户经理,通常这个客户经理是很多年不变的,即使有变化,也会是在同一个银行里的职务变化。
海斯教授很快发觉,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这种长期关系已经越来越不牢固了。新一代的企业首席执行官们和他们的首席财务官们都是商学院毕业的工商管理硕士,他们自视甚高,认为自己对金融市场甚为了解,所以他们觉得自己可以迫使华尔街上的银行互相竞争,从而降低融资成本;而投资银行也不介意把别家的长期客户挖过来,这简直就是火上浇油。其实从双方的角度来说,解除长期建立起来的伙伴关系,从表面看来好像是对双方都有好处的。让投行互相竞价,企业可以择优而取,看上去非常符合逻辑。到了1978年,《机构投资者》杂志不再像以往一样在每年年末把银行和企业搭档关系罗列刊登出来了。海斯教授回忆道:“从那时开始,企业再也不愿意被标记成‘专属于’ 库恩·勒布公司的客户了。”
IBM公司在筹备一次债券发行计划时,通知了与IBM公司有长期合作关系的摩根士丹利,由于所罗门兄弟公司在债券市场上的领先地位,IBM决定由所罗门兄弟公司与摩根士丹利并列作为此次债券发行计划的主要承销商。摩根士丹利非常生气,他们拒绝与所罗门兄弟合作。(为了强调其拥有对于客户的独家权益,摩根士丹利甚至在报纸上大肆刊登印有“墓碑”字样的广告,来表达对IBM的不满。)可是即便如此,摩根士丹利也没能挽回IBM的忠诚,反而激怒了IBM,把整个项目全盘交给了所罗门兄弟公司,甚至在其他业务方面也把摩根士丹利扫地出门。
直到1984年,当摩根士丹利同意与汉布里切特和奎斯特分享苹果公司上市的主承销商角色时,这家纽约的老牌投资银行终于承认,为了能够参与他们希望得到的交易,即使与人分享这个舞台也是值得的。
如果说IBM当初毅然决然地抛弃摩根士丹利是华尔街银行和企业客户双方关系出现裂痕的开始,那么1995年,网景上市的案例则是华尔街投行对企业客户背信弃义的一个经典案例。当时承销网景股票的都是华尔街最知名的那些投行,而且这个项目是一个典型的华尔街投行业务,帮助企业客户上市,发行股票,承销股票,募集资本。但是网景公司当时的业务模式有风险而且其赢利模式还没有经过时间的检验,同时这些投资银行的金融专家们也对网景的业务不甚了解因而缺乏信心,这影响了他们对网景股票的推销力度。一位曾经参与网景上市工作的摩根士丹利的前投资银行家卢·吉尔曼回忆道:“向买方推销网景股票是一个与以往工作完全不同的经历,当时的网景暂时还没有能够实现赢利,其业务模式也是崭新的,未经过时间考验,这个公司的上市完全是借了互联网泡沫的东风。直到网景公司上市之前,在华尔街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一般公司都至少要有连续两年的赢利记录,才有资格筹备上市。但是摩根士丹利非常希望得到这个项目,因为在当时所有和互联网相关的业务都是点金石,一时间整个公司的顶级分析师和银行家们都背弃了他们所熟知的理论指导,一股脑地开始追逐网景上市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