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何谓无用(7)

最佳在哪里?

通常情况下,人们都希望在一定期间内尽可能高效地达标。即,人们会思考达标的最佳方法,并以此有序地投入成本。最初难以明确最佳方法时,往往会通过科学方法进行预测或者凭借经验加以判断,选择认为最好的方法。其诀窍是组织或个人通过长年的试错积累总结而成的。

有时,期间截止,结果呈现后,加以回顾就能发现相对简单的最佳方法。就像解答复杂的数学题目,看到答案后发现其实很简单。正如丰田生产方式的开发者大野耐一先生所说,“如果赌马是先达标后购买马票,那就不存在不中奖了”,最佳方法往往事后才被发觉。真正希望获知的是,开始时的最佳途径。达人们在发现最佳时有着不可思议的直观力,但是普通人通过反复失败和反省也能够逐渐练就这种能力。

在最佳中,输入(投入)和输出(效果)以及达标的方法(途径)这三者相互关联。其原因在于,最佳输入对应着达到最大输出所需的最小成本。而且此时,达标方法亦为最优,即属于最佳途径。

例如工厂在生产产品时,假设订立了每月50个的生产目标。此时,需要思考能够不花费生产50个产品所需的最大成本的生产方法,与此同时,也要思考每月50个的生产目标是否适当。也有可能在1年的期间当中,每月55个的收益更大一些。

在投入效果图中,可以用来表示最佳。

首先考察最初判定为最佳的情况。在上图中,将已知的最佳输入和输出标记在预测轴上。与此相应地,在结果轴上,无论实际输入是多少,实际输出都会出现在小于最佳输出的这一侧。投入最佳时,对应的输出也最大,因此无论输入多少与否都不行。换句话说,这就是“过犹不及”的表现,在中用实线来标记。

在偏离最佳的原因中,隐藏着各种无用。“ムダ(无用)”能够看出来,因此容易清除。而“むだ(无用)”也是可以通过努力和经验用科学的方法加以清除的。随着“むだ(无用)”不断被清除,剩下的就是看不见的“(无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从理论上或者通过自身努力很难清除它,只有具备很强直观力的人才能感觉到这种无用的规避方法,而且还会受到偶然因素或者运气的制约。完全清除掉无用的状态无疑最佳,但是现实中往往很难找到能够做到的案例,这应该属于假想的领域吧。在单纯的问题中,我们往往能够从理论上找出最佳状态,反之,除了在单纯的系统中,全部清除无用首先就是不可能的。

投入效果图中的最佳。上图是预先知道最佳的情况,下图是期间结束后才知道最佳的情况。在预先知道最佳的情况下,期间结束后产生的不一致就是无用的原因。而在起先不知道最佳的情况下,只有看到期间结束后的结果才能获悉最佳的输入。

接着再看的下图,表示的是起先不知道最佳的情况。在期间结束后的结果轴上找到了最佳。即,要达到这种程度的实际输出,则最低保证这么多输入即可。但是需要注意,这个最佳只不过是以先有后果为基准找出的,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最佳尚不知。

读书导航